立夏習俗 立夏要舉行迎夏儀式
再過不久我們就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節氣,立夏節氣的到來也就是說我們已經進入了夏季,作為春夏之交的立夏節氣怎么少了有趣的習俗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立夏習俗究竟有什么吧!
夏天就要來了,我們在立夏時節有什么有趣的習俗來迎接夏天么?我們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迎夏儀式這個習俗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立夏要舉行迎夏儀式
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歷5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農歷的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
崔骃在賦里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嘗新活動
在后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
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咸蛋、螺鰤、熄。
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腌鮮、鹵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迎接夏天你準備好了嗎
立夏后雷雨增多
氣象專家介紹,廣西地處華南南部,四季中只有春夏兩季能提前或按時“轉正”。
今年冬春兩季氣溫偏高,廣西大部地區4月底前已先后入夏。立夏節氣后,副熱帶高壓逐漸西伸北抬,華南大范圍暴雨增多。
另外,由于太陽輻射大,氣溫升高,濕度大,中下午局部地方極易發生短時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大家出門要隨時帶傘,以防雷雨突襲。
此外,左右江河谷地帶的日最高氣溫常常會達到35~37℃,那股熱辣勁,怎一個“熱”字了得。
氣象部門預計,未來10天桂北雨量偏多2~3成,其中桂東北偏多4~5成,桂南正常到偏少1~2成。
主汛期防災勿放松
別看各地持續一段時間少雨干旱,雨水貴如油。
可是立夏節氣后,廣西已進入主汛期,氣象專家提醒,要防備大范圍暴雨所造成的自然災害,也要注意防范局地性突發性冰雹、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其次,低洼及易澇地段,要及早做好防澇排水,以及物資存放轉運等預案。
冷飲消渴要適量
夏天到了,很多朋友已經抱著冷飲不放手,然而,如果大量冷飲進入消化道,過冷可嚴重影響消化及胃腸功能,容易造成腸道感染,出現食欲下降、腹痛腹瀉及發熱等癥狀。
所以,吃冷飲一定要適量,喝冷飲也要同喝熱湯一樣,慢慢品嘗。
很多傳統“飲料”有很好的消暑作用,如綠茶、綠豆湯、酸梅湯等。
吃飯時多喝湯,能調節口味、增強食欲,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芒果、西瓜、胡蘿卜、紅黃小番茄、小青瓜等果蔬,含有大量維生素、胡蘿卜素,有助于補充膳食纖維,增強免疫力。
起居養生
立夏時節,雖說夏季到來了,天氣逐漸炎熱,溫度明顯升高,但此時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
飲食養生
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
精神養生
立夏養生還應重視的一點就是重視“靜養”。立夏后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閑自樂,笑口常開。
結語:隨著立夏節氣的即將到來,氣溫也是逐漸升高,我們在舉行傳統習俗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今天給大家講解了關于迎夏儀式的立夏習俗和怎樣準備好迎接夏天,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