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養生 小雪節氣關鍵在溫熱進補
小雪節氣后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情緒也容易低落抑郁,應多注意調節情緒,多聽音樂,會會朋友。
進入小雪后,飲食以清淡為主,進補以溫熱為主,如羊肉、狗肉、火鍋等可以增加身體熱量。一些老年人和身體虛弱、易發冷的人,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有補益作用的中藥或中成藥,比如人參、鹿茸等,或者適當喝一點白酒、黃酒,以促進體內血液的循環。還可多吃一點兒降血脂的食品,如玉米、蕎麥、胡蘿卜等。
人們之所以感覺身體發冷,多是陽氣不足。中醫有句話叫“動則生陽”,建議中老年人做一些鍛煉,以室內運動為好,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繩等,不要太劇烈,以免傷了氣血。飯后最好散散步,不要吃了飯就躺下或坐下。
此外,睡覺前泡泡腳,既可增加體內熱量,又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提高睡眠質量。冬天常曬太陽,也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但不能在刮風的時候曬,否則一熱一冷容易生病。
小雪節氣如何養生 小雪養生食譜
小雪節氣的民俗
腌臘肉
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后,一些人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
既然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那么,在這個小雪時節,就用臘肉和最常見的雪菜來做一道雪菜臘肉,蓄以過冬吧。
去市場買臘肉的時候,正好看到青綠綠的剝好了的蠶豆很招人愛,就順手也買了一些。加入雪菜里一起炒,既有雪菜的咸,鮮,香,又帶有蠶豆酥,綿的口感,還伴著蠶豆的清香,咸鮮適口,滋味令人難忘。這一盤碧綠生青還透著紅潤的臘肉雪菜蠶豆,可以用勺子盛到飯上,拌飯吃。也可以剩下一些做雪菜蠶豆炒飯,當然,最惹我愛的還是當咸菜,佐一碗熱騰騰的白粥。
冬臘菜——臘肉雪菜蠶豆
主料:腌好的雪菜100克,蠶豆100克,臘肉20克
調料:料酒10克,鹽5克,香油10克,花生油50克,糖5克(1茶勺)
制作
1.腌好的雪菜去掉老梗和老葉,切成細末;
2.蠶豆焯水撈出備用;
3.臘肉用熱水煮或者蒸至熟,如果本身是熟的,就用熱開水焯一下。然后切片或細絲均可;
4.炒鍋上火,鍋熱后加油,燒熱先放入雪菜煸炒出香味;
5.再放入蠶豆翻炒,烹入料酒,加高湯或者水10克,不用太多,大火翻炒收干湯汁,加糖提鮮,雪菜如果比較咸,就不用加鹽了。加臘肉,淋香油出鍋即可。不喜歡香油味道的可以省略。
制作關鍵
這道小菜做法很簡單,只是要注意腌漬好的雪菜有咸味,不用放鹽。燒時不要蓋鍋蓋,蓋則雪菜變黃,成菜外觀較差,影響美感。
營養知識
雪菜,又叫雪里蕻,以葉柄和葉片食用,營養價值很高。有新鮮和腌制品之分,新鮮雪菜是翠綠色的,口感略澀微辣,常用來炒肉末;經鹽腌漬的雪菜質脆味鮮,口感爽脆,略帶酸味。
雪菜具有利尿止瀉,祛風散血,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腹瀉、痢疾、咳血、牙齦腫痛、喉痛聲啞、痔瘡腫痛、漆瘡瘙癢、跌打損傷、關節疼痛等病癥,是民間常用的草藥。
蠶豆營養價值高,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和維生素C含量都很豐富,最大的功效是降膽固醇。中醫認為蠶豆補益脾胃、通便,適合體虛者食用。水腫、慢性腎炎患者也可常吃,消腫又抗癌,對預防胃癌、食道癌、子宮頸癌特別有益。此外,蠶豆含有脂肪和磷脂,可加強神經細胞的傳遞,增強記憶力。
“小雪”要養生 就得多吃黑!
像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等,不僅可以補養腎氣還可以抵抗寒冷,而且能夠潤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同時,除了上面說到的素食外,我們還有一些黑色的魚類可供大家選擇。
泥鰍
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后盜汗等癥。
鱔魚
味甘性溫。具有補虛損、除風濕、強筋骨的功效,主治癆傷、風寒濕痹、產后惡露不凈、下痢膿血、痔瘺。可清湯煮、清蒸或入藥膳,以肉為丸沸水清汆。外用搗敷或剖片貼敷。
鯉魚
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消腫、下氣、通乳的功效,主治水腫脹滿、腳氣病、黃疸、咳嗽氣逆、乳汁不通。可清湯煮、清蒸、糖醋或煨。
鯽魚
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納少無力、痢疾、便血、水腫、淋證、癰腫、潰瘍。可清湯煮、清蒸、煎或入藥膳,入丸散劑,外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