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 <thead id="xjztt"></thead>
    <label id="xjztt"></label>

      <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span id="xjztt"></span>
      當前位置:首頁 > 民俗 > 二十四節氣 > 正文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的常識性知識有哪些

      2017-06-29 18:18:08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冬至是我國很重要的一個日子,在冬至的時候,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過了冬至就代表冬天已經來臨,這時候我們就要做好迎接冬天的準備

      冬至是我國很重要的一個日子,在冬至的時候,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過了冬至就代表冬天已經來臨,這時候我們就要做好迎接冬天的準備了。在冬至的時候,很多地方都要吃餃子,這也算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習俗。

      目錄

      1、冬至起源2、冬至歷史淵源

      3、冬至地理意義 4、冬至節氣地位

      5、冬至節氣時間 6、冬至傳統飲食

      7、地方風俗 8、冬至吃水餃

      冬至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去祭祖,在祭祖完以后,大家就聚在一起吃湯圓,這種說法叫做“添歲”。在冬至過后,氣溫就會明顯的下降,這時候大家就要做好防寒養生的準備。今天360常識網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冬至的知識!

      冬至(節氣)

      [dōng zhì]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如中國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緯2°33’)這天的白晝達11小時59分,海口市約為10小時55分,杭州市為10小時12分,北京約9小時20分,而號稱“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緯52°58‘)也僅有7小時34分。冬至過后,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很常見的時候,在冬至的時候,中國北方都有吃水餃的習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冬至到了,就要吃水餃了。但是在南方的話,一般都是吃湯圓比較多。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風俗比較特殊,比如說山東滕州,他們有喝羊肉湯的習慣。

      冬季起源

      起源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于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后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為“天下之中”,然后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于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 。周公通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影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桿,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 “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 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后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 。“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 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

      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季名稱釋義

      名稱釋義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季歷史淵源

      歷史淵源

      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開始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大吉之日。所以,后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往往選在在冬至。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歷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歷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直到漢朝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也可以說單純的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后,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傳說之二

      很多地方在冬至的時候要吃狗肉,這樣的習慣從漢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流行了。傳說,在漢代的時候,漢高祖劉邦在冬至的這一天的時候吃了狗肉,他覺得味道特別的鮮美,所以很是贊賞。從那以后,在冬至的時候民間就會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季地理意義

      地理意義

      天文坐標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

      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貴”,黑夜最漫長的一日。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區而言,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冬至過后,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

      注:地極軸通過地心,連結南、北兩極,與地球公轉軌道面的夾角為66.5°,和地球自轉軌道面——赤道面垂直。

      農歷參照

      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京的白晝時間僅有9個多小時。但是,這一天是數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時候,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 冬至之后,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于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

      到了“三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此時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更為寒冷。待到過了這個“冷鋒”之后,天氣就會漸漸變暖。 所以說“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歷一月、二月,中國大部分地區已入春,因此“九九艷陽天”。

      氣候特征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于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中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于“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季節氣地位

      節氣地位

      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人們還會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是閏月的參照標準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同時,閏月的設置也以冬至為標準(因為冬至總在冬月,冬月建子,為周正農歷的第一個月)。

      亞歲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于春節。后來實施夏歷。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

      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熱鬧程度不亞于過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會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于后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已經長了一歲。

      冬季節氣時間

      節氣時間

      常見日期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這三日。因為冬至并沒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計算方法

      冬至日期(東八區)的計算公式:(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后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1.94,20世紀=22.60。

      舉例說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計算結果減1日。

      冬至是哪天

      2014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7:03:01,農歷 2014年十一月(大)初一

      2015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12:47:55,農歷 2015年十一月(大)十二

      2016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8:44:07,農歷 2016年十一月(大)廿三

      2017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0:27:53,農歷 2017年十一月(大)初五

      2018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6:22:38,農歷 2018年十一月(大)十六

      2019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12:19:18,農歷 2019年十一月(小)廿七

      2020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8:02:12,農歷 2020年十一月(小)初七

      2021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23:59:09,農歷 2021年十一月(大)十八

      2022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5:48:01,農歷 2022年十一月(小)廿九

      2023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11:27:09,農歷 2023年十一月(大)十一

      2024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7:20:20,農歷 2024年十一月(大)廿一

      2025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23:02:48,農歷 2025年十一月(大)初一

      2026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4:49:55,農歷 2026年十一月(大)十四

      2027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10:41:50,農歷 2027年十一月(大)廿五

      2028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6:19:19,農歷 2028年十一月(小)初五

      2029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22:13:45,農歷 2029年十一月(大)十七

      2030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4:09:13,農歷 2030年十一月(大)廿八

      2031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9:55:07,農歷 2031年十一月(小)初九

      2032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5:55:29,農歷 2032年十一月(小)十九

      2033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21:45:32,農歷 2033年十一月(大)三十

      冬季傳統飲食

      美食傳說

      冬至是嚴冬季節,人們以食取暖,以食治病,經過數千年發展,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節令美食傳統,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狗肉羊肉等都作為冬至節令食品。而伴隨著冬至食俗,還有很多漢族民間傳說。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此俗由來已久。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祈求平息戰亂,安享太平。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后來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在南宋時,臨安人也在冬至吃餛飩,也包含著對異族的憎恨和對太平的向往。

      河南人在冬至有吃餃子的風俗,稱為吃“捏凍耳朵”。這也有傳說: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原為醫官,告老還鄉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的鄉親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施舍給鄉親吃。鄉親們服食后,凍爛的耳朵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這種“捏凍耳朵”吃,說是冬至吃了餃子不凍人。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而且混身發熱,頭上冒汗,于是稱贊冬至吃狗肉真好。狗肉性熱,冬天吃了確能暖身壯陽。從此在漢族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冬至過后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狗肉羊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在冬至至大寒的節令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補益身體,以求來年精神抖擻身強體壯。

      在江南水鄉,則有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習俗。這也緣于古代傳說,南方的部族首領共工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因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后來這種赤豆粥也稱為“冬至粥”,其中除了赤豆以外,也加入紅棗、核桃肉等,補益身體。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于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但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紀念醫圣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于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太說,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后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地方風俗

      北方習俗

      冬至,是山西漢族民間在農歷十一月的重要節日,俗稱“冬”節。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實質上相當于今天的春節。后來實施夏歷。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稱之為“亞歲”。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漢族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其熱鬧程度不亞于過年。

      冬至節,仍然保留著許多歷史的遺跡。從冬至之日起,即進入了數九寒天。漢族民間保留有涂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形式多種多樣。

      有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涂染一朵花瓣,花瓣盡而九九出,稱為九九消寒圖。

      有的是橫十畫、堅十畫,制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涂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

      有畫幾個中空的格子,選好幾個字,每字必須是幾劃。每日寫一筆,最后成為一句話,如“亭前屋后看勁柏峰骨”等語,稱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體對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

      各家具體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據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而定。漢族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節,漢族民間習慣贈鞋,其源甚古。《中華古今注》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獻襪履表》亦有“亞歲迎樣,履長納慶”的句子。后來,贈鞋于舅姑的習俗,逐漸變成了舅姑贈鞋帽于甥侄了。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多數是從集幣購買,形式緊跟著時代的潮流。每逢節日,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串門子,夸耀舅姑贈送的鞋帽。

      冬至節,晉北地區的男孩子習慣玩打崗游戲。各持一塊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規定的成套動作,依次序擲擊瞄打。打倒對方所立的崗時,繼續往下進行。失敗后即與對方交換擲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為贏。女孩子們則習慣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種各樣。人人們往往也要湊熱鬧參加玩耍。

      冬至節,舊俗也要由學董牽頭,宴請教書先生。先生要帶領學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學董帶領學生拜先生。山西漢族民間有“冬至節教書的”的諺語,說的就是這種尊師風俗。至今漢族民間仍有冬至節請教師吃飯的習俗。晉西北習慣用燉羊肉招待教師,其情盛濃。

      過去為人傭工扛活的,習慣在冬至節與東家結算工錢,準備回家。東家按傳統要設宴招待伙計,并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農村個體戶企業,還保留此俗,在冬至節設宴共飲。

      南方習俗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于后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柜床燈的后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如果這時家里有孕婦的話,冬至圓發了,就會生男,否則就會生女。吃冬至圓時入口必須成雙成對,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兩粒,已婚的人將會萬事如意,剩下一顆,單身未婚者將會凡事順利。還有些家庭在傍晚,用應時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這一天"曬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過,在這天的陽光下曝曬后收藏起來,留給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漢族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

      冬節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節丸”,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啰啰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其實,每年到了冬至這一天,夜的時間最長,冬至過后,才逐漸變短。昔時潮汕城鄉在冬至日還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備三牲祭祖和掃墓的習俗,冬至掃墓叫“過冬紙”。人去世未滿三年,后代掃墓應在清明節“過春紙”,以后才“過冬紙”。冬至掃墓,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借此郊游,起娛樂身心作用。

      冬至節,全省大部分地區習慣吃餃子,傳說冬至節吃了餃子不凍耳朵。山區傳統是吃糕。晉南地區興盛熬油菜根米湯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南方有些地區冬至吃湯圓,據說是從赤豆糯米飯發展而來的。

      四川地區冬至吃餃子(抄手)。

      廣西地區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個空心的,把肉放進去,蒸熟。

      冬至吃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滕州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臺州擂圓

      浙江臺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節氣,在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臺州的老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擂圓是冬至的重頭戲,“圓”意味著“團圓”“圓滿”,與平日里吃的湯圓相比,臨海人的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擂圓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溫水揉成面團,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圓子揉圓,煮熟后放在豆黃粉里滾拌,因為這個過程臨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圓起名叫“擂圓”,而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紅糖,味道香甜濃郁,配上糯米圓的細膩糯軟,令人食欲大增。

      夾一個粘滿豆粉的擂圓,趁熱咬上一口,香噴噴、甜滋滋、暖烘烘、軟綿綿,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經典的甜圓,也有很多家里喜歡咸的冬至圓,咸圓就是在糯米團里放餡,包類似豬肉、豆腐干、冬筍、香菇、紅蘿卜、白蘿卜等細丁,可蒸可煮,鮮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托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愿。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廣東潮汕的湯圓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后,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現代臺灣著名學者林再復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臺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柜、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四式湯圓

      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 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制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四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

      浙江嘉興桂圓燒蛋

      冬至古代為大節日,嘉興重冬至,俗諺“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風。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民間祟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參湯;白木耳、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

      至今,嘉興仍然傳承冬至吃“桂圓燒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因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長,不吃的話會凍一晚上,半夜還會肚子餓。

      紅棗桂圓燒蛋制作

      原料:桂圓干,紅棗(可放可不放),雞蛋,水,紅糖/冰糖(可有可無)。

      做法

      1.將剝好的桂圓干(和紅棗)快速的沖洗一遍,放入煮鍋內,加適量水。

      2.用大火將桂圓(紅棗)水煮開,然后調成最小火慢慢篤15分鐘。

      3.15分鐘后,可見桂圓(紅 棗)已經如圖一樣泡開脹大了。

      4.將雞蛋直接打入桂圓紅棗湯中,開中火將雞蛋滾一分鐘后,調成小火將雞蛋再燜約1到3分鐘。

      5.將湯盛出即可。

      冬季民俗活動

      民俗活動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周禮春官·神仕》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史記·孝武本紀》:“其后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

      《后漢書禮儀》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季保健養身

      保健養身

      針灸通穴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 把艾條點著后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沖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起居宜忌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

      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2.合理調節飲食起居

      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

      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

      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5.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

      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于未然。

      嚴冬時節還要注意老人的低體溫。低體溫是以35℃為界限,低于35℃者為體溫過低。由于老人出現低體溫后,可能無任何不適與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體溫過低的老年患者,發病多緩慢,甚至危及生命時也無明顯癥狀。這類病人一般不出現寒戰,但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繼而昏迷,體溫隨即降至30℃以下。此時,患者脈搏及呼吸甚微、血壓驟降、面部腫脹、肌肉發硬、皮膚出現涼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應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冬至養生

      1.冬至養生男性需節欲保精

      第一步

      應做好精神調養。

      第二步

      是要節欲保精。

      第三步

      是要加強身體鍛煉。

      第四步

      便是順應四時,做好飲食調養。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冬至是“冬令進補”的大好時節。

      中醫理論

      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滋補通常可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補氣食品

      補氣食品,是指具有益氣健脾功效,對氣虛證有補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藥、胡蘿卜、豆漿、雞肉等。

      補血食品

      補血食品,是指對血虛證者有補益作用的食品,如動物肝臟、動物血制品、龍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海參、魚類等都有一定的補血作用。

      補陽食品

      補陽食品,是指具有補陽助火,增強性功能的功效,對陽虛證有補益作用的食品,如狗肉、羊肉、蝦類、鹿肉等,有補中益氣,溫腎助陽的功效,適用于老年人腎陽不足,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腰膝無力,夜間尿多,性功能減退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鴿蛋、鱔魚、淡菜等也有補陽作用。

      補陰食品

      補陰食品,是指具有滋養陰液,生津潤燥的功效,對陰虛證有補益作用的食品,如銀耳、木耳、梨、牛奶、雞蛋、葡萄、白菜等。

      2.女性冬至養生

      中醫認為:女性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屬性,女屬陰,為涼性。因此,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等不適癥狀。所以,女性更多的需要溫暖的呵護。那么,冬季女性該如何養生呢?

      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屬寒性體質,因此,日常中應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處于生理周期的時候,更要注意飲食的科學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強頸、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觀而減少衣物,一旦受涼,容易導致月經不調、痛經等癥狀,損害健康。

      堅持晚間泡腳

      中醫認為,人體中的寒氣是由大地經足部進入人體的,因此,多泡腳可有效幫助女性保暖。但泡腳一定要堅持,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只有長期堅持,才能起到保健養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適量進補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抵御寒冷,而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補氣活血,溫中暖下的功效,是進補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類可中和寒氣,加快內分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來應對嚴寒。

      注意養肝護肝

      對于女性,肝臟這個器官有著額外的重要作用。中醫認為,女性肝為主,有疏通經血之用。因此,一旦傷肝,女性就會出現婦科方面的問題。所以,女性要注意養肝、護肝,不可動怒。日常應多吃養肝食物,如菠菜、芹菜、萵筍、大蒜等。

      中醫理論食補

      潤肺益胃

      枸杞羊肉高粱潤肺益胃

      飲食調養:不妨多吃具有潤肺益胃、補益肝脾腎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糯米、高粱、枸杞子、百合、女貞子、芡實、桑葚等。

      藥膳可選擇“枸杞子羊肉粥”:枸杞子30克,羊肉100克,大米150克,蔥白、精鹽、味精各適量。將枸杞子洗凈。將羊肉洗凈,切碎。將大米淘洗干凈,與羊肉、枸杞子、蔥白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粥即可,食時加味精、精鹽,有養肝陰、溫腎陽的功效。

      火形人: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其為人,赤色,脫面,小頭,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財,小信,多慮,見事明,好顏,急心,不壽暴死。火形人一般都是在夏天出生的,身體內陽氣比較旺盛,一生健康、發達的關鍵在于滋陰抑陽,調養心腎,以水濟火。

      補肝健脾

      芋頭烏魚補肝健脾

      飲食調養:可多吃具有益氣養陰、補益肝腎的食物,如山藥、扁豆、百合、枸杞子、芋頭、烏魚、雞肉、鴨肉等。

      藥膳可選擇“芋頭粥”:鮮芋頭10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將芋頭洗凈去皮后切成小塊,與淘洗凈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煮開,后轉小火熬至米熟粥成,加入白糖,再稍煮即成。有補肝健脾益腎的功效。

      土形人:土形之人,比于上宮,似于上古黃帝。其為人,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脛、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權勢,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土形人一般脾胃功能好,適應能力強,一年四季都能適應,所以體質很好,自我修復力強,自我感覺良好。

      益氣和胃

      姜汁入飯益氣和胃

      飲食調養:芋頭、土豆、粟米、秫米、高粱、牛肉、羊肉、雞肉、枸杞、巴戟等食物可具有補益肝腎、理肺益胃的功效。

      藥膳可選擇“姜汁牛肉飯”:鮮牛肉100克,姜汁5克,粳米500克,醬油、花生油各適量。將鮮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狀,放碟上,然后加姜汁,拌勻后加醬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如常法煮飯,待鍋中水分將干時,將牛肉倒入米飯,約蒸15分鐘,待牛肉蒸熟即成。有益氣和胃,補腎健脾的功效。

      金形人: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為人,方面,白色,小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發踵外,骨輕。身清廉,急心靜悍,善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金形人因為多數精力充沛,充滿活力,所以工作起來很投入,廢寢忘食,打亂了生活正常節律,于是引起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慢性病變和腎水枯竭、泌尿及生殖系統方面的病變。常見風、濕、水滯、氣寒、血寒、濕滯、積水、子宮寒冷、手腳末端冰涼、靜脈回血不好等疾病。以健脾胃可養肺金腎水。

      益氣健脾

      松子仁核桃仁益氣健脾

      飲食調養:可多吃有益氣健脾、補益肺腎功效的山藥、玉米、秫米、松子仁、核桃仁、枸杞、北芪、冬蟲夏草、百合、菟絲子等。

      藥膳可選擇“荔枝山藥蓮肉粥”:干荔枝15枚,山藥、蓮肉各15克,粳米150克。先將前3味洗凈,粳米淘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水形人: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為人,黑色,面不平,大頭,廉頤,小肩,大腹,動手足,發行搖身,下尻長,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紿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水形人一般性要求強烈。手感很軟,肥厚。水形人,由于是冬天出生的,身體內陰氣盛而陽氣少,也就是缺火性。因此,水形人養生的關鍵在于溫陽益氣,多補火性。

      溫脾養陰

      百合當歸溫脾養陰

      飲食調養:可多吃具有補益肝腎、溫養脾胃、養陰功效的食物,如牛肉、當歸、胡蘿卜、百合、淮山、女貞子、桑葚等。

      藥膳可選擇“山藥羊肉湯”:羊肉500克,淮山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0克,精鹽3克,味精適量。將羊肉剔去筋膜,洗凈,略劃幾刀,再入沸水焯去血水。將蔥、姜洗凈,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用清水浸透后,切成2厘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姜、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晾涼。將羊肉切成片,裝入碗內,再將原湯除去蔥、姜,加精鹽、味精,攪勻,連淮山一起倒入羊肉碗內即成。有補脾益腎,溫中暖下的功效。

      3.冬季進補禁忌

      一忌盲目食

      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因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二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范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一是氣虛癥

      常見癥候有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氣虛當益氣,此癥可選用人參蜂王漿、補中益氣丸、西洋參、黃芪、黨參、山藥等。

      二是血虛癥

      常見癥候有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心悸、健忘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等。血虛當補血,此癥可選用補血露、十全大補丸、歸脾丸、當歸、阿膠、龍眼肉等。

      三是陰虛癥

      常見癥候潮熱盜汗、五心灼熱、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澀、舌紅少苔等。陰虛當滋陰,此癥可選用大補陰丸、參杞蜂王漿、六味地黃丸、銀耳、鱉甲、麥冬、沙參、黑芝麻等藥物。

      四是陽虛癥

      常見癥候有面色皚白、四肢不溫、陽痿早泄、納少便溏、舌淡嫩、脈微細等。陽虛當壯陽,此癥常可選用金匱腎氣丸、鹿茸口服液、龜齡膏、鹿茸、紫河車、蛤蚧、冬蟲夏草、杜仲等藥物。服用補藥還須注意脾胃運化功能,如脾胃虛弱、胃納呆滯、胸脘滿悶者,需要加入醒脾健肝藥物,如陳皮、砂仁、木香、神曲、谷芽之類,以健脾助運。

      三忌慕名進補

      雞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雞湯(包括燉雞湯和下藥材熬的雞湯)營養豐富,雞湯所含的營養物質是從雞油、雞皮、雞肉和雞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質僅為雞肉的7%左右,而湯里的雞油大都屬于飽和脂肪酸。因為雞湯中這一特有的營養成分和刺激作用,以下幾種病人就不宜喝雞湯。

      膽道疾病患者膽囊炎和膽結石癥經常發作者,不宜多喝雞湯。因雞湯內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參與,喝雞湯后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起膽囊炎發作。胃酸過多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有胃潰瘍、胃酸過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雞湯。

      腎功能不全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內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質,患有急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癥的患者,由于其肝腎對蛋白質分解物不能及時處理,喝多了雞湯會引起高氮質血癥,加重病情。

      四忌無病進補

      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會傷害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另外,補藥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冬季文字記述

      文字記述

      詩詞

      《小至》——杜甫

      《冬至》——杜甫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燕京歲時記》

      《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唐韋應物

      諺語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贛)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滿。(桂)

      根據冬至的風、霜、雨、雪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

      ◇冬至西北風,來年干一春。(晉)

      結語:從上述的文章大家可以看出,冬至在我國真的是一個尤其重要的日子。在冬至以后,氣候就會明顯寒冷起來,這時候到大家要做好保暖防寒的工作,同時做好冬季的養生工作,這樣才能健康安全的度過整個冬天哦!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网 |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天天久久狠狠色综合| 成人综合激情|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天天看天天摸色天天综合网|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综合久久国产九一剧情麻豆 |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 亚洲综合五月天|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96蜜桃|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六月婷婷缴清综合在线|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色综合婷婷在线|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色8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电| 综合色婷婷| 久久综合久久伊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二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