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 寒露節氣有什么特點
我想很多人都已經開始注重了節氣的養生,一年有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的養生方向都不同,而如今寒露節氣已經向我們走來,那么我們在寒露節氣應該怎樣去養生呢?在寒露節氣中應該吃什么呢?接下來,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寒露節氣的與寒露的飲食。
寒露節氣
“寒露”是我國24節氣之一。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我國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寒露來到之后,氣溫明顯下降了很多,路邊的露水也隨之增多了起來。寒露,單從表面意思看起來,就是露水增多且寒冷的意思,預示著到了這個時候氣溫會大幅度降低。這個時候我國北方已是深秋,白云紅葉。南方也開始秋衣漸濃。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于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華南秋色迥然不同。
常年寒露期間,華南雨量亦日趨減少。華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東部一般為30至40毫米左右。綿雨甚頻,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響“三秋”生產,成為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伴隨著綿雨的氣候特征是:濕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陰天多,霧日亦自此顯著增加。但是,秋綿雨嚴重與否,直接影響“三秋”的進度與質量。
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氣預報,搶晴天收獲和播種;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溝高廂等各種有效的耕作措施,減輕濕害,提高播種質量。在高原地區,寒露前后是雪害最嚴重的季節之一,積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業生產,應該注意預防。
大雁南飛,菊花漸黃
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陽達到黃經195度時為寒露。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此時大雁南飛,菊花漸黃,相比之前的“白露”節氣,此時氣溫更低,露水更多,且帶寒意。
從古到今,寒露對于辛苦了一年的農民來說都是一個喜悅、豐收的節氣。“寒露”節氣,晝暖夜涼,晴空萬里,對秋收十分有利。古人把“寒露”稱為“秋收節”,有諺語為證——“寒露時節人人貯,種麥、摘花、打豆場”。“寒露時節天漸寒,農夫天天不停閑。”“小麥播種尚紅火,晚稻收割搶時間。”
寒露飲食
到了吃母蟹的最佳季節
每逢寒露,老南京會買螃蟹蒸著吃。俗話說“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農歷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不過,過敏體質、胃寒者及孕婦、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黃,另外,現在正是柿子熟的季節,要注意螃蟹忌與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老南京有喝“寒露茶”的習慣。寒露前后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謂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為最佳。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如果說上個月的“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過了“寒露”后,天氣漸漸涼爽了,有諺語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白露以后,就不要赤膊露體了,寒露之后,涼鞋、魚嘴鞋也不宜再穿了,正所謂“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
寒露已經是秋季的倒數第二個節氣,代表著深秋的來臨。這個節氣中,有秋意已經很濃了,菊花也已經綻開。這個很多,全國很多人都開始了登高、遠足賞菊的習俗,讓自己的心靈更加趨于大自然,心情自然就美妙起來了。
飲食養生方面,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癥。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在飲食上還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涂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干裂。
寒露吃芝麻
芝麻,在《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等醫藥學專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評價: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臟、助消化、化積滯、降血壓、順氣和中、平喘止咳,可治神經衰弱,抗衰老。芝麻廣泛應用于人們的食療:
芝麻、早稻米各半,加入紫河車,研成細末,做成蜜丸,早晚服用,可治療陽痿、腰酸腿軟。
黑芝麻、枸杞子、何首烏、杭菊花,用水煎服,可治療腎虛眩暈、頭發早白。
黑芝麻炒焦研末,用豬蹄湯沖服,可治產后乳少。
黑芝麻炒熟,加入等量核桃肉,研末,早晚各服兩湯匙,用蜜糖水送服,治療頭暈眼花、大便燥結。
芝麻分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藥用以黑芝麻為好。白芝麻通常稱為“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余的。諺語說:“嚼把黑芝麻,活到百歲無白發”,意思是說“黑色芝麻養黑發”。黑芝麻又稱胡麻、黑脂麻、胡麻仁。在中醫筆下的處方中,常見“胡麻仁”,其實就是黑芝麻。在中醫看來,黑芝麻不僅能養黑發,還有護膚美膚作用,常吃黑芝麻,干燥、粗糙的皮膚能變得細致、光滑、柔嫩,從而延緩衰老。
還有諺語說:“芝麻綠豆糕,吃了不長包”。這也道出了芝麻與綠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從芝麻中提取的香油,不僅是熱菜和涼拌菜的調味佳品,也廣泛用于食療解毒:
以香油灌服,取吐,治療誤食中毒。
將蔥涎入香油內,手指蘸之摩擦小兒面部、后背,可解毒涼肌,治小兒發熱。
用香油涂擦頭部,治療梅花禿癬、發落不生。
看來芝麻對人體的好處還真不少,既有醫療作用又能食療解毒。芝麻與人們的飲食養生存在著必要的關系,“寒露吃芝麻”這句話已流傳已久,這更加體現了人們在寒露節氣里吃芝麻的種種好處,也更加強調了芝麻在節氣養生中的作用。
寒露之后,寒氣增長,萬物漸蕭落,人體也隨之發生變化:傷風感冒流行,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加重,慢性胃炎、胃潰瘍易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多發。所以,寒露過后的飲食養生,應遵守“滋陰潤燥”的原則,少吃辛辣食物,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肉、鴨肉、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強體質。
下面,推薦兩款以黑芝麻為原料的藥膳菜肴:
黑芝麻牛排
原料:黑芝麻、面粉各50克,牛里脊肉200克,雞蛋1個,精鹽、辣椒油、植物油各適量。
制法:將牛里脊肉切成12厘米長、8厘米寬、0.6厘米厚的片,每片相距0.6厘米剞一刀,放入碗中,加入精鹽,腌漬入味。把雞蛋打成雞蛋糊。牛肉片兩面蘸干面粉,放入碗中,掛上雞蛋糊,再撒勻黑芝麻并壓實。鍋內加入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時,逐片下入牛肉片,2分鐘后,再把牛肉片翻個兒,再炸片刻,待牛排呈金黃色時,撈出,瀝凈油。每塊牛排切成8小塊,整齊地碼在盤中,端上餐桌,再配上辣椒油一碟,即可食用。
芝麻豆沙酥
材料:低粉150克,植物油70克,普通面粉200克,鹽2克,白糖3克,植物油60克,牛奶90克,綠豆沙400克,蛋黃1個,黑芝麻適量。
做法:
1.將油面材料混合成為面團,蓋保鮮膜醒15分鐘。
2.將水油面材料混合均勻,揉搓成為水油面團蓋保鮮膜醒15分鐘。
3.將油面和水油面分別分成12份。取一份水油面團壓扁成片,包入一份油面呈球型。其它依次做好。
4.將包好的面團分別搟成長舌型,卷起,蓋保鮮膜醒10分鐘。如此搟卷兩次,即成酥皮坯子。
5.取一只酥皮坯子,搟成片,包入豆沙餡,收口朝下擺入烤盤中,其它依次做好(這步忘拍照片了)。
6.將蛋黃打散,用刷子刷在豆沙酥餅表面,分別撒入黑芝麻即可。
7.將烤盤放入烤箱的中層,180度上下火烤20—25分鐘即可。
總結:寒露雖然還未來到我們的身邊,但已經在路上了。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做好迎接寒露節氣的準備。寒露節氣會帶來大量的冷空氣,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保養工作。在飲食上更要注重,有一個健康的飲食是養生的關鍵,希望大家都能多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