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簡析與中暑防治小常識
大暑節(jié)氣已到,人們已經(jīng)感受到天氣的炎熱了。這就是大暑節(jié)氣里的天氣特點之一。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以來了解一下大暑是什么意思?以及各地在大暑節(jié)氣里的習俗和一些防暑降溫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吧。
大暑是什么意思
節(jié)氣由來
大暑,二十四節(jié)氣中排行十二,大暑是每年7月的下半月;這時太陽到達黃經(jīng)120°時。
但在農(nóng)歷上的具體日期每年并不固定,此因農(nóng)歷是陰陽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見小暑”。《通緯·孝經(jīng)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后為小,望后為大也。”
大暑時全國各地正值中伏前后,中國的許多地方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不過這也是農(nóng)作物生長最好的時期。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chǎn)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xiàn),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天氣特點
一般說來,大暑節(jié)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shù)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xiàn)最頻繁的時期。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xiàn)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依據(jù)大暑節(jié)氣天氣的炎熱程度,農(nóng)諺里也有不少預測后期天氣的,比如: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
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后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在炎熱少雨季節(jié),滴雨似黃金。蘇、浙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如大暑前后出現(xiàn)陰雨,則預示以后雨水多。農(nóng)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大暑習俗
大暑有什么習俗:廣東大暑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jié)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燒仙草本身也可入藥。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臺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qū)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大暑有什么習俗:浙江地區(qū)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qū),特別是臺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tǒng)習俗,其意義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臺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后建造,長8米、寬2米、重約1.5噸,船內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后,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后,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后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谷豐登,生活安康。臺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jié)氣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能去除體內濕氣,姜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大暑有什么習俗:福建莆田吃荔枝“過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ji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yǎng)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于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yǎng)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溫湯羊肉是莆田獨特的風味小吃和高級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臟,整只放進滾湯的鍋里翻燙,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鍋內的滾湯注入,泡浸一定時間后取出上市。吃時,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鮮可口。
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fā)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說的是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防暑降溫小常識
盛夏酷暑,高溫燥熱,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xiàn)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為了安全度夏,家庭應準備一些防暑藥物,常見的藥物和食物有: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適于中暑所致的頭昏、惡心嘔吐、胸悶腹瀉等癥。
藿香正氣水:能清暑解表。適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頭昏、腹痛、嘔吐、腹瀉突出者。
清涼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療暑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或因貪涼引起的腹瀉。
金銀花:具有祛暑清熱、解毒止痢等功效。以開水泡代茶飲。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壓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荷葉:適宜中暑所致的心煩胸悶、頭昏頭痛者,有高血壓患者尤宜。
西瓜:西瓜是天然的白虎湯,具有很好的清熱養(yǎng)陰作用,是夏天去暑消喝的佳品。
中暑的癥狀及急救方法
1.中暑的癥狀
(1)先兆中暑:出現(xiàn)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惡心、體溫升高、全身無力。
(2)輕度中暑:除上述病癥外,體溫38℃以上,面色潮紅,胸悶,有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等呼吸循環(huán)衰竭的早期癥狀。
(3)重度中暑:除上述癥狀外,出現(xiàn)昏倒痙攣,皮膚干燥無汗、體溫40℃以上等癥狀。
2.出現(xiàn)中暑后急救措施
(1)迅速將中暑患者移至涼快通風處。
(2)脫去或解松衣服,使患者平臥休息。
(3)給患者喝含鹽清涼飲料或含食鹽0.1%~0.3%的涼開水。
(4)用涼水或酒精擦身(重點擦拭雙側腋窩和腹股溝)幫助散熱。
(5)重度中暑患者立即送醫(yī)院急救。
總結:大暑節(jié)氣,人們會很明顯的感覺到天氣溫度的變換,炎熱是大暑節(jié)氣的天氣最明顯的標志。在文章里小編也給大家介紹了一些防暑降溫的方法,大家在外出時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工作,以保障身體健康不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