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因何會爆發澶州之戰?澶州之戰的背景介紹
2016-06-12 10:29:2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澶州之戰背景:發生于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圣宗統和二十二年的澶州之戰,是遼宋兩國之間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也是遼宋關系從長
澶州之戰背景:發生于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圣宗統和二十二年的澶州之戰,是遼宋兩國之間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也是遼宋關系從長期對抗走向和平相處的轉折點。此戰雙方參戰軍隊多達數十萬,結果以訂立“澶淵之盟”而結束,從純軍事角度上看是打成了平手。而在政治角度上,仍然可說是一次成功的戰役。
1003年,望都之戰的慘敗使得宋軍加強了對北部邊境的監視。1004年1月,威虜軍、莫州方面傳回消息:“契丹奚王以及南府宰相等四名將領各自率領四萬騎兵,從鑒城川出發抵達涿州,聲稱是在修復平塞軍軍營,以及涿州的兩個城池。”[宋真宗批復:“遼軍更擅長在野外激戰,修繕城堡應該不是他們的本意。通知各路邊將,如果他們在這三座城池有任何動作,你們就把望都城修好,并利用大股兵力唐河發動夾擊,讓威虜軍、靜戎軍、順安軍、北平寨、以及保州的部隊隨時準備支援,繼續修建方形的田地來阻擋北方騎兵進攻。如果他們沒有動向,你們就以修建新軍寨為名,在定州囤積些建筑材料。”[
當年2月,莫州部署石普奉命率部轉移至乾寧軍,以節省軍餉。[注3]4月,石州的宋軍被轉移到了汾州,[北邊諸路巡檢魏愿等趕往高陽關東側,李致忠等人趕往乾寧軍,荊嗣率部和劉漢凝、田思明等人所部會合后前往莫州、順安軍,作為北部邊防軍的一部分。
幾天后,雄州傳來情報,遼軍統軍常從李可前來歸宋。
9月,遼圣宗趕赴幽州(即遼南京),并在隨后讓自己的弟弟耶律隆祐留守京師。當月,宋真宗和大臣們討論“如果開戰,是否親征”相關的事情,獲得了畢士安的支持,以及王繼英的反對。
當年閏9月,宋軍北面都部署王超率軍在唐河扎寨,隨之準備迎接遼軍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