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二十四名將--龐德人物生平 果敢善戰
果敢善戰
龐德少年時任郡吏及州從事。
初平年間(公元190—193年)龐德從馬騰進擊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數有戰功,遷至校尉。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討袁譚、袁尚于黎陽,袁尚遣郭援、高干等略取河東,曹操便使鐘繇率關中諸將討伐他們。龐德隨馬騰的兒子馬超在平陽抵御郭援、高干,龐德擔任先鋒,進攻郭援、高干,大獲全勝,更親斬郭援首級。據《魏略》記載,龐德親手斬得一顆首級,不知這便是郭援。戰罷之后,眾人皆指郭援已死而不能得其首。然而龐德于晚后方才于弓鞬中取出一顆頭顱,由于郭援是鐘繇之甥,因此鐘繇見其首而哭。龐德便向鐘繇賠罪,鐘繇道:“郭援雖是我甥,但他始終是國賊。卿又何須賠罪?”因這次戰功,龐德被拜為中郎將,封都亭侯。后張白騎作叛于弘農,龐德復隨馬騰往征,東西崤山之間擊破叛軍。每次交戰,龐德常陷陣卻敵,勇毅冠絕馬騰軍隊。后來馬騰擔任衛尉,龐德留在馬超部下。
輾轉各地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破馬超、韓遂于渭南,龐德便隨馬超逃入漢陽,保守冀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龐德又隨馬超投奔漢中,從屬張魯。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眾投降。曹操素來聽說龐德驍勇善戰,于是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為關門亭侯,食邑三百戶。
授命叱敵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侯音、衛開等在宛城反叛,龐德領軍與曹仁共攻拔宛城,斬侯音、衛開,便往南駐扎在樊城,以討關羽。樊城諸將以為龐德之兄龐柔在漢中,對龐德頗有猜疑。龐德常說:“我身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親身自擊關羽。今年我不殺他,他亦必殺我。”后來龐德與關羽交戰,引箭射中關羽前額。其時龐德常乘白馬,關羽軍皆謂之白馬將軍,對他甚為忌憚。
曹仁讓龐德在樊城北邊十里的地方屯扎,正值天降霖雨十余日,漢水暴溢,樊城下平地積水五六丈之深,于是龐德與諸將皆避水上堤。此時關羽乘船攻擊龐德軍,以大船四面發箭射向堤上。龐德被甲持弓,箭不虛發。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降關羽,盡被龐德收斬。龐德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關羽攻勢漸急,箭矢用盡,雙方短兵接戰。龐德對督將成何說:“我聽說良將不怕死,不茍且偷生,烈士不毀大節來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于是意怒惡戰,氣概愈壯,然而水浸太盛,魏軍吏士都投降了。龐德與麾下將一人、伍伯二人,收弓帶矢,乘小船欲還曹仁本營。不過暴水太盛,小船因而覆沒,弓矢盡失,龐德獨抱船覆于水中,為關羽所擒,被解回關羽大營立而不跪。
隕身殉節
關羽便道:“你哥哥如今在漢中,我正打想用你為將軍,為什么不早投降呢?”龐德大罵關羽道:“豎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領雄兵百萬,威振天下。你們的劉備只是庸才而已,豈能敵魏王啊!我寧肯做國家的鬼,也不當賊人的將。”結果龐德為關羽所殺。曹操聞知此事甚為傷悲,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
延康元年(221年),曹操去世,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龐德陵墓送去謚號。下詔說:“從前先軫為國捐軀,王雛絕食而死,喪身殉節,前代人都贊美他們。龐德果敢剛毅,赴難立名,當時人們就稱贊他,他的大義在當時就很崇高,寡人懷念他,贈他壯侯的謚號。”又賜給他兒子龐會等四人關內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戶。
正始四年(243年),立義將軍龐德從祀于魏太祖廟庭。
歷史評價
曹丕:“昔先軫喪元,王蠋絕脰,隕身徇節,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難成名,聲溢當時,義高在昔,寡人愍焉,謚曰壯侯。”
陳壽:“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
王應麟:“‘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則有魏樊城之龐德。‘寧為國家鬼,不為羌賊臣’,則有晉河南之辛恭靖。之人也,英風勁氣,如嚴霜烈日,千載如生。其視叛臣要利者,猶犬彘也。”
羅貫中:“威武不能屈,節操不能改。生當立金鑾,死尚披鐵鎧。烈烈大丈夫,垂名昭千載。南安龐令明,日月競光彩。
李贄:“龐德舁櫬而行,志已必不兩立,非彼即此,定當一傷.此亦丈夫圖事之法也。天下事只有成敗兩途;成則為王,敗則為寇,此定理也,何必畏首畏尾以取笑天下乎?如龐德者,真丈夫圖事之樣子也,可取可取。云長欲降龐德,龐德不降。兩兩丈夫,俱堪敬服。”
鐘敬伯:“將軍戰死沙場,幸也。龐德舁櫬而行,何哉!天下成敗兩途,原不并立,其有死無二,百折不回,須眉丈夫,決不可無此壯志。”
軼事典故
善相駿馬
傅玄的《乘輿馬賦》中記載,馬超攻破蘇氏塢堡時,塢堡中有百余匹駿馬。馬超部下都爭搶膘肥身健的馬匹,只有將軍龐德選了一匹體形瘦小樣子丑陋的黑嘴黃馬,大伙都嘲笑他。后來龐德追隨馬超征戰渭南,這匹馬腳程迅疾,行動迅速,其他馬都趕不上他的速度。大伙這才佩服龐德的慧眼識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