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史誕生日與中共軍隊相同的“抗戰決死隊”
“抗戰決死隊”,又簡稱“決死隊”,全稱“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是山西新軍的主力。山西新軍于1937年成立,是中共北方局與國民黨山西當局閻錫山通過談判達成協議、而建立的一支特殊形式的統戰武裝。
山西新軍用閻錫山的番號,部隊成分除閻派一部分軍事干部外,絕大部分政工干部和一部分軍事干部都是中共黨員和老紅軍干部,部隊戰斗員絕大多數都是抗日的進步青年。
目前容易搞混的是,許多人認為“青年抗敵決死隊”就是“山西新軍”,兩者是“一套人馬兩套牌”。其實不是這樣,山西新軍范圍要大,它包括青年抗敵決死隊、工人武裝自衛旅、暫編第一師、政治保衛旅和保安旅等。“決死隊”可謂新軍的主力,由原山西軍政訓練班、民訓干部教練團和山西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的一部為基礎改編而成。
1937年8月1日,“決死隊”第一總隊在山西太原正式成立。與中共軍隊的誕生日為同一天。隨后二、三、四總隊相繼成立。日軍進犯山西后,“決死隊”重編為第一、二、三、四縱隊,下轄一至十二總隊,共十二個團。
1938年底開始,“決死隊”進行了“西林整軍”,中共八路軍將領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將都曾為“決死隊”干部訓練。到1939年上半年,“決死隊”發展到五十個團,約四、五萬人,占閻錫山總兵力(一百五十個團)的三分之一。
1939年12月晉西事變后,“決死隊”宣布起義,重新整編后于1940年2月并入晉東南和晉西北的八路軍序列。但為爭取閻錫山繼續合作抗日,山西新軍仍保留了晉綏軍的番號。其中,由薄一波任縱隊長兼政委的決死第一縱隊歸第一二九師指揮。(見下圖)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一旅頒人民功臣獎章
這枚獎章的頒發主體晉冀魯豫第四縱隊第十一旅,便是“決死第一縱隊”的后身。
1940年11月,晉西北軍區成立,“決死縱隊”編入晉西北軍區。1941年1月,“決死第一縱隊”兼太岳軍區。8月,改稱“決死第一旅”,歸八路軍太岳縱隊建制。1942年1月轉歸八路軍一二九師建制。
1942年冬,針對日寇在山西沁源進行的“山岳剿共實驗”,“決死第一旅”奉命成立“沁源圍困委員會”,實行圍困戰,組織野戰部隊和民兵基干隊,在全縣13個區進行游擊活動,清室空野,騷擾敵人,派人潛入城內,填死水井,或扔進死狗死豬,灌入糞便;斷敵人的補給線等,最后,迫使日偽軍撤離沁源城。
1943年3月,“決死第一旅”隨同軍區部隊先后進行了濟垣戰役、豫北戰役等作戰。1945年8月,“決死第一旅”參加戰略反攻,先后收復縣城7座。
1945年10月23日,太岳軍區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陳賡任司令員,謝富治任政委。“決死第一旅”改編為第十一旅。四縱成立后隨即參加了上黨戰役,生俘閻錫山中將炮兵指揮胡三余以下兩千余人。1946年6至9月,參加了聞(喜)夏(縣)、同蒲、臨浮、呂梁、汾孝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