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蒙古遠征軍看成“正義之師”?
眾所周知,游牧民族的作戰(zhàn)特點是靈活機動,他們善于在草原與平原野地沖殺作戰(zhàn),而不善于攻城拔寨。十三世紀的蒙古遠征軍正是這樣。
然而,南宋年間,打到中原腹地的蒙古軍,突然敢于攻城,又變得善于攻城。
人們驚訝發(fā)現(xiàn),蒙古兵除了騎馬野戰(zhàn)之外,又獲得了攻城作戰(zhàn)的武器和技能。
一個草原部落,突然擁有了攻城的云梯、火炮。軍事科技水平突飛猛進,這神秘力量來自何方呢?
謎底可以先行揭開。這個神秘外因,主要來自中原內部——漢人的技術援助。這種技術援助,在蒙古崛起的過程中,相輔相成、有如神助。
歷史非常眷顧中世紀蒙古民族,當時由于女真族金國占據(jù)中國的北方地區(qū)——華夏的文明中心、對漢民族采取了非常殘酷的壓迫,所以金國治下的漢人迫切希望外部力量能夠打擊金國,許多漢人工匠將制造云梯、強弩、火炮,帶到了蒙古軍營。令這支騎兵在具備野地作戰(zhàn)的“武功”同時,又具備了拿下世界所有城池的“武器”。
那些漢人工匠,為什么自愿幫助蒙古騎兵呢?顯然,中原漢人曾把這個也飽受女真壓迫的部落,一度看做“正義之師”。希望他們推翻腐朽的金國統(tǒng)治,幫他們擺脫民族壓迫。
孰知此舉亦是引狼入室。走了一老狼,來了一餓狼。蒙古騎兵的確踏平了金國,但是中原漢人被壓迫的命運不僅沒有改變,反而在餓狼的統(tǒng)治下,變本加厲。
金國統(tǒng)治下的漢人,雖然飽受民族壓迫,但是從國家法律上,畢竟沒有被公然列為“下等人”;而蒙古滅宋建立的元朝,公然立法,將中原漢人列為“下等人”。元朝的統(tǒng)治者雖然知道為自己插上翅膀的“神秘外援”的作用,對于“有技術”的漢人,還是比較客氣,甚至給予官職,但是在整個民族淪為“下等”的大環(huán)境下,這些漢族“技術官僚”也沒多大話語權,作為出身低賤的“理科生”,他們只能中規(guī)中矩,奉命做工。
無論當初的“外援力量”愿不愿意看到,歷史就是給出了這樣結果—— 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再收回去就由不得開瓶人。
得到中原軍事技術的蒙古人如虎添翼,修煉成了世界“武狀元”。13世紀,如日中天時的蒙古軍隊已不是簡單的草原輕騎。漢族的火藥武器、耐力十足的蒙古戰(zhàn)馬、女真族重甲騎兵集粹在一起,使蒙古帝國的武力達到了一個令世界瞠目、無奈的地步。
助蒙古騎兵的漢人工匠們,最后悔之晚矣,本民族不僅沒有因為幫助他族強盛而獲得解放,反而回落到更糟糕境地。歷史再次給予他們沉痛教訓:一個民族指望別的民族替自己出頭,“血”之不存,“技”又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