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抗敵龍眠山 誰說敵后不英勇
日寇于一九三八年春進入桐城后,桐城縣境抗日烽火燃遍了桐山樅水,全縣不分黨派,不分界別,無論老少,相繼建立起抗戰組織,一致對敵。各區鄉成立了農民抗敵協會、婦女抗敵協會和青年抗敵協會,中共桐城特別支委還建立了以青年學生、教師和少數工人為骨干的“學兵隊”。在這批抗日力量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游擊隊是一支勁旅,與敵寇周旋激戰在龍眠山麓、安合公路沿線。
日軍第一次侵犯桐城,新四軍分駐在與桐城毗鄰的舒城縣西沙埂、中梅河、廬鎮關、西湯池一帶,僅有第八團團長周駿鳴率該團士兵挺進桐城,駐扎在縣北鄉魯谼山、下坦沖、歧嶺、小關一線拒敵。當時,敵寇來去飄忽不定,該團又因兵力少、武器簡陋,加上地形不熟悉,只在呂亭驛打了一次小規模阻擊戰,打死三名日兵,馬三匹,收獲甚微。戰斗結束后,敵我雙方各自退讓而離開桐城境內。
敵寇第二次來桐城,為保障軍用物資運輸線暢通,分兵駐守在龍眠山麓,安、合公路沿線各橋梁、車站要沖,公路沿線牲畜魚塘任由日軍獵取,又不斷派兵進山搜索山民子女,距公路兩側十五里境內無人敢居住。新四軍第八團再次進住桐城,沿公路以西山中駐扎,在舒城、桐城兩縣的龍眠山崇山竣嶺交界地,借山民草帽麻鞋,破舊衣裳,化裝山農樵夫,翻山越嶺十余里到合安路邊埋伏,常常以少甚多、以奇制勝。現擇其主要戰斗記述如下:
棋盤嶺戰斗 日軍第二次由安慶返回桐城,見一路暢行無阻,每每肆無忌憚。一天,駐扎在西龍眠山的新四軍得知當日有日軍高官和重要輜重進過西棋盤嶺。于是埋伏在險要處,見機行動。一會功夫,敵軍汽車隊轟鳴而至,新四軍槍炮齊發,炸毀日軍汽車數輛。新四軍幾名戰士于激戰中踴躍爬上汽車,揮起大刀,砍殺了十幾名日兵。這一戰,俘虜日本軍官四人,其中一名日本人,一名福建日籍人,一名意大利人,一名德國人。
范家崗戰斗 在桐城的新四軍隊伍里,有一支童子軍活躍在抗敵一線。一次,據情報日軍一汽車隊將要經過范家崗。新四軍首長派幾名童子軍喬裝成放牛娃,做擲石子游戲。午后,日軍幾輛汽車由安慶方向開來,行駛至范家崗嶺下,見前方嶺頭路邊有孩童戲耍,毫無戒備之心。車剛上嶺頭,霎時間,童子軍們從懷中掏中手榴彈猛擲向敵軍汽車,敵車頓時癱瘓。埋伏在公路邊草垛中的新四軍戰士一躍而上,擊斃車上敵兵,繳獲了車上物資。這次戰斗中,一名童子軍投擲手榴彈時,因技術不嫻熟,慌亂中拉簧拽出,來不及甩出彈發自傷,成了傷員,可謂少年英雄。
魯王河戰斗 安慶至合肥公路桐城段一百華里路程,主要大型橋梁有三座,即掛車河橋、縣城南門橋、魯王河橋。日兵對此三橋特別重視,派重兵駐守。其中縣北的魯王河橋有一隊日兵駐河頭龍王廟,又以游兵散卒分巡魯王墩,日夜了望。相傳魯王墩是三國時魯肅壘筑的兵營,高墩雄起于魯王河口,人據其上可俯瞰萬頃沃野。日軍占據魯王墩,可扼控上至北峽關,下至呂亭驛一帶要地。一天,新四軍乘黑夜撲殺了魯王墩的守兵,隨后,以迅雷不即掩耳之勢直搗日軍營地。那知,日軍機要全在龍王廟,未能受到重創,守兵丟下鋼炮及物品逃亡到平坦。自此,魯王河一帶的日兵不見了蹤影。
白沙嶺戰斗 白沙嶺是桐城縣北一處高崗,北抵北峽雄關,南至三十里鋪。這一帶十里山陂,崗隴起伏,日軍電話桿樹立路邊,為機要之處,敵兵來去旁若無人,已非一日了,此據點是龍眠山新四軍籌劃攻擊的重要目標。新四軍先派幾名戰士在公路彎曲處用樹干攔截,又用鐵絲纏繞成網,兵力埋伏在三里外的山頭上。敵兵汽車駛近,不能通過,派兵下車搬開障礙物,埋伏于山巔的新四軍機槍、手榴彈齊發,敵兵指揮官見山上有伏兵,便嗷嗷直叫,帶兵向山上反撲,新四軍兵寡武器粗窳,只得避其鋒芒,撤退回到山中。這一仗重挫日軍銳氣,后來行駛在合安路上的日兵軍車再也不敢猖獗了。
當時國民黨桐城縣政府政權渙散,法紀蕩然,毫無權威可言。這就放縱了鄉間、山林游民土匪活動,這些痞匪糾集無賴流氓嘯聚于龍眠山一帶,或抓商紳入寨,關押拷打,或擅入城中村里,自立名目派役斂費,漁肉百姓。鄉民既畏日寇暴行,又深受匪徒盤剝滋擾,生活苦不堪言。新四軍見此情形,決心懲治匪徒,以安定民心。桐城、廬江接壤的地方,三縣交界,匪情猖獗,新四軍圍剿了匪巢,將匪首裊首示眾,許多糾集一起的地痞無賴紛紛作鳥獸散。逃亡他鄉的村民也陸續回家,“農得收獲,商得營業。”當時縣里有人民自衛隊,見匪情罔然不顧,村民憤怒指斥其“我等出費則有之,其他非所知矣。”
新四軍在桐城龍眠山一帶抗擊日寇,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后來鬼子往來于合安公路時,窺望路西巍巍群山,個個都膽戰心驚,心存畏懼。曾有一名在棋盤嶺戰斗中被俘虜的鬼子軍官用顫抖的筆寫道:在日本侵華的軍人心里,最懼怕“中國有一種神兵,不知其出沒之所向,實‘皇軍’之勁‘敵’耳。”這支勁旅就是戰斗在華東抗戰前線的新四軍,桐城龍眠山一帶的新四軍將士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