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不怕白宮真正原因 英國一語道驚人真相
奧巴馬要“重返亞洲”?
內外交困的奧巴馬執政團隊推出的“重返亞洲”政策近日在全世界引起了普遍的不安,使得原本欣欣向榮的亞洲關系驟然緊張起來,謀求和平發展的中國外部環境立即險惡起來,為此美國的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為此喝彩,世界輿論不得不強烈地憂慮“美中能否和平共處”。
針對中國和新興國家的快速發展,美國強化了在亞洲的軍事同盟和武力威脅。
近日美澳簽署軍事協定,正如英國媒體所言,“它的矛頭都是直指中國的”。
同時美國更是加劇插手中國南海問題,制造軍事沖突和地區對抗的熱點。
以及之前的美國航母戰斗群悍然開進黃海,以及之前更早的臺海緊張局勢。
都在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不過是強化的“美國威脅”惡性刺激的結果。
美國對華的“炮艦政策”,迫使中國在力爭和平發展的同時,被迫加強了軍力和反介入的軍事準備。
中國并不懼怕美國的“炮艦政策”,在朝鮮戰場,在越南戰場,中國曾迎頭痛擊美國對東亞的“炮艦政策”和對華威脅,才爭取到今天的和平共處。
中國真誠地歡迎美國珍惜慘痛的歷史教訓換來的和平共處和互利局面。
奧巴馬突然向中國高層作驚人保證:世界震驚
美國和德國周刊上周六根據斯諾登泄露的材料,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侵入中國華為公司在深圳總部的服務器,監控華為高管的通訊,探查華為與中國軍方是否有關,還試圖透過尋找華為產品的技術漏洞,監控使用華為產品的其它國家。德國《明鏡》周刊還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也監控中國前領導人,網絡攻擊目標包括中國前國家主席、商務部、外交部、銀行和電信公司。
根據白宮發布的簡報,羅德斯當天在介紹此次美中峰會情況時,被問到中方是否提出最新報道的網絡安全問題。羅德斯說,習近平確實提出了最近報道的網絡安全問題。奧巴馬則回應,美國不從事旨在獲得商業利益的間諜活動,不與美國公司分享收集來的情報。
他聲稱,美國、中國與其它國家一樣,都從事為了國家安全的情報活動,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美國看來,為國家安全進行的情報活動和為商業利益進行的情報活動有明顯的區別。美方在網絡對話中試圖對中國人強調的是,雖然美方理解不同國家處理網絡安全和情報收集的手法不同,但我們應當合作,設定明確的路規,阻擋與商業實體有關的貿易竊密活動以及偷竊知識產權的活動。
烏克蘭形勢和對俄羅斯的立場,是此次“習奧會”的重點話題。羅德斯稱,雙方進行了好的討論,奧巴馬指出,中國一直將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作為其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的核心原則,這也應當應用到烏克蘭,中國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應當與美方合作,緩解烏克蘭局勢,并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習近平重申獨立和主權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希望看到烏克蘭形勢緩解,政治解決沖突。
顯然美方知道中方不可能與其同步,參與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而是勸說中方講明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羅德斯說,中國沒有邁向美歐實施的對俄經濟制裁,如果中方繼續保持克制,不支持俄羅斯的活動,美方將視之為建設性的步驟,希望中國在國際交往中,堅持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繼續合作緩解烏克蘭局勢。中國從自身利益出發,也應強調這個原則,中國堅持任何國家應當由他們人民決定自己的未來,不受外來干預,符合中國自己的利益。
美中元首還討論了廣泛的全球、地區和雙邊問題。奧巴馬表達了對第一夫人及其家人訪華,受到中國熱情歡迎和款待的謝意。奧巴馬也對最近在中國昆明發生的恐怖攻擊中的遇難者表示哀悼,并表達了與中國繼續合作尋找馬航飛機下落的決心,并對中國旅客的家庭表示同情。羅德斯在吹風中明確使用了恐怖攻擊(terrorist attack)的字眼。兩位領導人討論了反恐合作的必要性。
兩位領導人歡迎兩軍交流取得的良好進展,同意繼續擴大兩軍交往。在海上安全和區域安全問題上,奧巴馬重申了美方對中國最近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的關切,并對東海和南海減少緊張的必要性表示關注。美方表明自己不是主權聲索方,但強調基于對話和國際法解決方案的必要性。在這個背景下,奧巴馬重申了對日本和菲律賓安全的支持。
談到雙邊經濟關系時,奧巴馬希望中國繼續進行更靈活的、基于市場的匯率改革,還對中國最近提出的經濟改革一攬子方案表現興趣,希望中國企業加強透明度,強調兩國進行更大能源合作的重要性。
在這場被定位為闡述剩余任期外交總方針的演說中,奧巴馬還談到南海問題,強調美國軍隊必須為危機做好準備,南海等地的“地區性侵略”將影響美國盟友,可能導致美軍卷入。
這一表態立即成為菲律賓、越南等國媒體嘴里的“口香糖”,菲律賓輿論嚼出“美國將在菲律賓等盟友有難時使用武力”的安慰,并非美國盟友的越南媒體則品出“奧巴馬宣布支持東盟各國”的甜味。
奧巴馬西點軍校演講 聲稱美國永遠當“領導”角色
最近美國頻繁在南海問題上指責中國,做出偏袒菲越兩國的表態。然而美國真會“使用武力”嗎?分析人士的普遍看法是,至少現在還看不到這種可能。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29日對說,美國在南海與中國對著干,采取威懾、恐嚇的做法,就是想哄住中國服從美國的意志,這正是美國維護世界領導權的手段。
“奧巴馬反對南海侵略”,法新社將目光聚焦在奧巴馬關于南海問題的表態上。報道稱,奧巴馬警告,美國準備好回應中國在南海對鄰國的“侵略”,但表示華盛頓應帶頭批準重要國際條約。奧巴馬說,美國應當擺脫孤立主義,美軍應當準備應對危機。
奧巴馬還表示,雖然美國軍事將領多次表示海洋法公約有助美國國家安全,但美國參議院尚未批準海洋法公約,這種情況下很難要求中國以海洋法公約來解決糾紛。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的標題是“奧巴馬:美國準備好應對中國‘侵略’”。
奧巴馬關于南海問題的表態立即受到菲律賓、越南等國媒體的追捧。《菲律賓星報》29日以“奧巴馬:如果盟友安全陷入危險,美國將使用武力”為題稱,奧巴馬的表態是對菲律賓等盟友的安慰。
但另一方面,美國學者卻稱:美決不會出兵南海 沒義務保護越南
環球軍事報道: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大衛·布朗8日在北京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對南海局勢“深表憂慮和關切”,美國希望中越能就爭議問題進行對話并妥善處理。而且,美國不會為越南在南海“出兵”,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沒有任何出兵的義務。
“兩岸關系最近幾年一直發展不錯,雖然不久前臺灣發生反服貿游行,但主要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布朗首先對《環球時報》記者這樣說,“在未來兩年,美國對臺灣的政策不會改變”。
“現在越南每天都派船在中國的深海鉆井平臺附近騷擾,撞擊中國的船只。美國總統也表達對南海可能出現危機的關注。那么,美國會為越南出兵南海嗎?”《環球時報》記者提出這一問題。
“很顯然,美國不會為越南在南海出兵。美國和越南沒有任何軍事盟友義務和責任。最近,一些人根據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香格里拉對話以及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西點軍校的講話作出判斷,甚至在內部聲稱美國即將在南海準備動武,支持有關國家,以遏制中國的崛起。我想明確地說,這種說法是完全不可靠的。”布朗說,“美國不開空頭支票,也不作許諾,一些國家不要對此作出不準確的解讀。”
至于對哈格爾在香格里拉對話上的發言,布朗說,“美國反對任何國家用恐嚇和威脅的方式來維護領土主權”,這句話是哈格爾說的,不過,我認為‘反對’這個用詞相當不妥,給世界很多‘誤解’,有些人甚至以為這是美國準備武力介入南海問題的實質信號。此外,奧巴馬在西點軍校的公開演講提到美國將領導世界,主要是說給美國國內聽的,并非針對亞太與南海。我個人認為,美國與中國在未來會朝伙伴關系進一步發展,不是敵對方向。而且,美國人不喜歡中國媒體說美國有意遏制中國,因為遏制這個詞是冷戰時期特別提出來的,用來針對意識形態上完全對立的原蘇聯,那時美蘇之間基本上沒有貿易關系,也沒有相互投資,跟現在的中美關系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中美若真開戰 后果不堪設想!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6月9日發表肯塔基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者羅伯特-法雷的文章稱,美中兩國國都不可避免的處于環太平洋國際貿易體系當中,因此一些人據此認為這使兩國不可能發生戰爭。不過,與一戰時相同,一些人認為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美中兩國戰爭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東亞地緣政治,但仍然會留下許多不會發生變化的關鍵因素。不幸的是,中美沖突很可能會被人們當作“第一次中美大戰”銘記在心。
文章稱,在未來中美戰爭中,如果解放軍用彈道導彈攻擊航母,那么中美兩國沖突中最激烈的時刻就會到來,兩國間的戰爭就不再僅僅是做姿態和發信號了,而是一場旨在摧毀敵人武裝力量的全面戰爭。這是因為,一個核國家利用常規彈道導彈針對另外一個核國家發動攻擊,特別是針對一個假定擁有核優勢的國家發動攻擊,其復雜性不言而喻。而且,鑒于美國擁有對中國的壓倒性核優勢,所以美國針對中國發動的首輪導彈攻擊會給中方帶來很大的壓力,在中國認為自己能夠打贏常規戰爭的時候尤其如此,因為他們會擔心美國會為了保持優勢而發動核攻擊。
十五年前,有關中美在何種情況下會爆發大戰的問題,總會讓人們想到臺灣或朝鮮。臺灣獨立或朝鮮攻擊韓國,或一些類似事件會迫使中美兩國被迫打響戰爭。不過,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文章稱,中國利益的擴張與能力提高,意味著人們可以假設多種會導致中美爆發直接沖突的情景。這些假設仍然包括臺灣和朝鮮想定,但還包括東海與南海爭端,以及中印沿西藏邊境爆發的潛在沖突。文章認為,只要中國實力增長、中國不滿以美國為首的地區安全體系,以及美國對地區國家的承諾等潛在因素存在,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就會存在。
文章指出,無論戰爭是如何觸發的,都不會以美國針對中國艦基、空基與陸基設施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為開始。盡管美軍傾向于在中國反介入資產美國飛機、基地和艦船時打擊并摧毀這些中國資產,但很難相信美國會決定付出可導致兩國沖突升級的政治代價。相反,美國需要做好承受第一輪打擊的準備。這并不一定意味著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必需等著中國導彈洗地,在美中兩國戰斗打響之前,華盛頓方面幾乎肯定會獲得一些有關中國有意打響高強度常規軍事作戰的信號。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能夠給美國提供任何暗示,那就是中國不會允許美國充分調動兵力,以便針對中國發動首輪打擊或為迎接首輪打擊做出適當準備。與此同時,“晴天霹靂”式打擊也是不可能發生的。相反,正在醞釀的危機會因一些事件不斷升級,最終導致美軍采取一系列會令北京認為華盛頓正在準備打響戰爭的舉措。這些舉措包括航母戰斗群數量劇增,從歐洲和中東向亞洲轉移部署,戰斗機中隊向太平洋移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將需要決定是否繼續向前做做出讓步。
在經濟方面,北京和華盛頓都將采取制裁措施(美方行動可能會會涉及一個多邊努力),并將凍結對方,乃至同盟國的資產。這將使環太平洋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經歷陣痛。高強度戰爭的威脅也會擾亂全球航運,導致工業生產遭遇嚴重阻礙。
文章指出,美國盟國是否支持華盛頓對北京開戰,取決于美中大戰如何開始。如果戰爭因朝鮮而爆發,那么美國可能會獲得韓國與日本的支持。如果南海爭端導致中美大戰,那么美國可能會獲得一些東盟國家的支持,也有可能會獲得日本的支持。澳大利亞在一些潛在環境下,也有可能會支持美國。
在盟國方面,中國面臨的情況不像美國那么復雜。北京可能會希望俄羅斯保持中立,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中國外交官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建立并維持美國潛在盟國的中立姿態。這涉及到一系列極其復雜的問題,包括保證中國長期意圖的安全性,以及展示中國打贏戰爭的信心(暗示會報復支持美國的國家)。
中美各自戰爭目的是什么?美國將會在戰爭中追求以下目標:1.挫敗解放軍海軍的遠征目標。2.破壞解放軍海軍與解放軍空軍的進攻能力。3.動搖中國的統治。
除在朝鮮半島爆發戰爭之外,美軍面臨的首個任務涉及挫敗中國的登陸努力,并防止這些部隊在投降前獲得增援或補給。第二個任何將需要針對中國部署的空海部隊以及其備用軍艦和飛機發動廣泛攻擊。可以預測到,美國海軍及美國空軍將瞄準中國空軍基地、海軍基地,還有可能會瞄準中國的導彈基地,以求最大化對中國海軍與中國空軍造成的破壞。第三個任務可能取決于前兩個任務的成功執行。擊敗中國的遠征部隊,并摧毀解放軍海空部隊大部分力量,有可能會使中國陷入長期動蕩。對于美國軍事規劃者而言明智的作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前兩個目標上,并且希望前兩個任務的實現會產生一些政治影響,而不是把骰子擲在更廣泛的“戰略”政治目標上。后者會浪費資源,有可能會導致沖突進一步升級,并對中國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
中國將會在戰爭中追求以下目標:1.實現積極的遠征目標。2.摧毀美國空軍與美國海軍的遠征能力。3.給美國造成嚴重損失,使未來美國政府不考慮干預涉華沖突。4.破壞以美國為首的東盟盟國體系。
實現第一個目標需要部署解放軍海軍水面力量,可能還需要配備解放軍空軍空降部隊。第二個任務則涉及利用潛艇、飛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摧毀美軍及其盟軍在東亞的基地與軍艦。第三個和第四個任務取決于第二個目標的實現。解放軍將試圖對美軍造成大量傷亡,迫使未來美國決策者在對華使用武力的問題上猶豫不決。相似的,以美國為首的同盟體系的生存,需要美國成功打敗中國;如果美國不能,那么同盟體系就會動搖并崩潰。
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以來,美國從未在戰爭中損失過一架飛機。自二戰以來,美國從未在戰爭中損失過一艘大型戰艦。擊沉一艘軍艦,有可能會給美國帶來自越南戰爭以來最大的傷亡。不過,美國和中國戰略家都有可能會高估美國人對傷亡的厭惡。大型戰爭及其艦船的損失,有可能會鞏固美國對盟國的承諾,而不是破壞它。
當解放軍公然攻擊美國航母時,中美兩國沖突中最激烈的時刻就會到來。這代表著兩國沖突除核攻擊之外最嚴重的惡化。如果中國決定攻擊美國航母,那么戰爭就不再僅僅是做姿態和發信號了,而是一場旨在摧毀敵人武裝力量的全面戰爭。文章指出,攻擊手段的意義重大。對于美國而言,從軍艦或潛艇上發動攻擊,會使解放軍海軍的所有軍用艦船成為合理的攻擊目標,但不一定會令美國攻擊中國的空軍基地、二炮導彈基地,甚至是海軍基地。
然而,用彈道導彈攻擊航母,卻是最危險的攻擊形式。這不僅是因為彈道導彈難于攔截,還是因為這種導彈有可能會攜帶核彈頭。一個核國家利用常規彈道導彈針對另外一個核國家發動攻擊,特別是針對一個假定擁有核優勢的國家發動攻擊,其復雜性不言而喻。
文章稱,下一個“屏住呼吸”時刻會在美國針對中國目標發動首輪導彈攻擊時到來。鑒于美國擁有對中國的壓倒性核優勢,所以美國首輪攻擊將給中國軍政官員帶來很大的壓力,在中國認為自己能夠打贏常規戰爭的時候尤其如此,因為他們會擔心美國會為了保持優勢而發動核攻擊。
文章預測,中國會在敵對行動之初部署潛艇。然而,水面艦艇則有所不同。在任何高強度沖突中,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都會把中國戰艦視為合作攻擊目標,將會出動空中與水下資產發動攻擊。的確,即便解放軍遼寧艦和新型兩棲運輸船塢閉門不出,也無法阻止美軍對它們的攻擊。
中國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會出動解放軍海軍:中國自感擁有足夠的力量,可以保護一支特遣部隊能夠相對無麻煩的采取行動;或者是中國已經絕望。在任何一種情況下,美國潛艇將對中國水面艦艇構成最直接的威脅。
在大多數戰爭想定中,中國都需要爭取一些積極的目的,而不是僅僅是簡單的破壞美國或日本的軍事力量。這意味著解放軍海軍必須侵入、占據、補給并捍衛一些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會的是臺灣或位于東海或南海的前哨。解放軍需要為海軍執行水面作戰支持任務制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