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將B-52轟炸機部署歐洲 向俄羅斯炫耀武力
時隔十年 美國B52戰略轟炸機重返歐洲部署英國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將加強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一天之后,美國空軍4日宣布將B-52戰略轟炸機部署到歐洲。這是2003年以來美國第一次將戰略轟炸機部署到歐洲基地。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4日稱,美國空軍宣布,路易斯安娜州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的2架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和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的1架B-52先后滴答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報道稱,“在此次部署期間,這種重型轟炸機將在美國歐洲司令部作戰區域內進行訓練飛行,提供機會讓飛行員在多個關鍵操作領域強化技能,并熟悉該地區空軍基地和作戰。”美國空軍強調,此舉將確保美國擁有可靠和靈活的能力來應對各種潛在威脅。“戰略轟炸轟炸機提供給美國總統保護國家或其盟友的多種選擇”。
據介紹,自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空軍一直在使用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基地的戰機可迅速起飛執行任務。美軍最近一次將B-52部署至該基地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
奧巴馬3日呼吁國會撥付10億美元,用來推進美軍部隊在歐洲的部署。今年3月,美軍已把F-15和F-16戰斗機重新部署到立陶宛和波蘭。
正在羅馬尼亞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5日在黑海港口康斯坦察說,希望歐洲盟國提高國防預算,以提高軍事現代化能力。哈格爾稱,羅馬尼亞是美國和北約值得信賴的伙伴,美國贊賞羅馬尼亞在維護本地區安全方面做出的貢獻,并希望進一步深化兩國合作。
據白宮發布的聲明稱,美國將增加在歐洲的軍事存在,加強在歐洲的軍事演習,以提高北約部隊的響應能力。同時,美國海軍還將更進一步同北約海軍的合作,并增加在黑海及波羅的海的長期部署。奧巴馬同時保證,稱美國加強在歐洲的部署并不以犧牲在其他地區軍力為代價,也不會影響到美國對其“亞太再平衡”政策的承諾。
歐洲上空的“堡壘”:美軍B-52轟炸機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美國戰略司令部6月3日派遣3架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前往歐洲,在盟國進行了飛行訓練。據稱這是美國空軍例行訓練任務的一部分,但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旨在強化美國在歐洲的軍力部署,并向俄羅斯施加壓力。
向俄羅斯炫耀武力
簡氏援引美國空軍上尉馬修·米勒的話稱,派遣B-52轟炸機的計劃早已制定。美國國防部要求對軍事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以確保在面臨各種威脅時,軍隊能處于高度戒備狀態,因此空軍需要合理分配戰略力量。他還補充說,派出的B-52轟炸機將駐停在英國費爾福德皇家空軍基地。
美國總統奧巴馬不久前訪問波蘭時表示,美國將在歐洲,特別是在東歐的“新盟國”領空加強B-52轟炸機的演習和訓練。
作為美軍轟炸機部隊中的“老兵”,B-52戰略轟炸機一直充當著“威懾及干預先鋒”的重要角色。一旦美國最高當局認為某地區存在不穩定因素,威脅到了所謂的美國國家利益,B-52轟炸機就會奔赴前沿基地,展示實力。當前,烏克蘭局勢仍舊動蕩,俄羅斯與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持續針鋒相對,美軍此時向歐洲增派威力強大的戰略轟炸機,明顯含有為盟友助威并炫耀武力的意味。
如虎添翼的冷戰老兵
在冷戰時期,B-52轟炸機是美國對蘇聯空中核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在二戰結束后不久即開始服役的亞音速戰略轟炸機的身軀異常龐大,翼展約達56米,長近50米,機高12米左右,武器艙容積約為24立方米,可搭載近3萬公斤彈藥,實用升限達1.5萬米。該機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翼部分采用加固設計,機體十分結實。
為進一步挖掘B-52的作戰潛力,美國空軍已為其加掛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狙擊手”先進瞄準吊艙,使笨重的B-52具備了戰斗機才擁有的激光測距和精確打擊能力。B-52轟炸機原本就具備長航程、大載彈量的優點,加裝先進的瞄準吊艙后,更是成為了一種可監控大范圍地面目標并可隨時發動打擊的“空中火力堡壘”。而波音公司提供的“作戰網絡通信技術”組件,則可使B-52及時獲取作戰信息,對戰場狀況或突發情況做出有效反應。可以預見,更多先進的B-52轟炸機將飛往歐洲,威懾美國所謂的“老對手”。
美軍專家:中國巡航導彈將成為美航母最大威脅
近日,美國國防大學中國軍事事務研究中心發布了報告《低透明度的戰力倍增器:中國巡航導彈戰略評估》(下文簡稱報告),主筆人為巡航導彈專家丹尼斯埃里克森和袁勁東(音譯)。報告通過調研公開發表的中、外文文獻,得出主要結論為中國反艦巡航導彈的飽和攻擊將是美國海軍航母戰斗群(CSG)的最大威脅。
報告指出,美國海軍官員曾普遍認為,中國需具備與美軍同等的艦空能力才能對航母戰斗群實施有效打擊,而現在,這一觀點將不再適用,因為研發、部署和維護巡航導彈的費用低廉,僅為防御措施所需花費的1/9,故可以利用多種高速低空巡航導彈對航母戰斗群實施飽和攻擊,達到“依靠數量取勝”的效果。中國當前優先發展巡航導彈而非有機運載能力,其目的顯而易見,就是要通過壓倒性的巡航導彈攻擊使美軍航母戰斗群喪失作戰能力。
報告還對未來中國研制核巡航導彈的可能性進行了深入探究,認為前蘇聯海軍對中國海軍的發展思路影響頗深,前者曾強調發展核巡航導彈來打擊航母戰斗群,未來中國海軍可能會借鑒采取相同策略。已退役的美國海軍少將邁克爾麥克德維特稱,中國很有可能已在攻擊核潛艇上裝備了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但目前尚未發現與此類“次戰略核武器”相關的證據。報告認為,核巡航導彈有違目前中國核武器管制原則,但并不能排除未來出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