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 “鞭”和“锏”的使用優勢和不同之處
平常總有人說:“來個殺手锏!”,估計說這話的人大都不知“锏”是什么東西。筆者雖早就知道锏這個冷兵器,也知道“锏”是由“鞭”的產生的,但是從來沒有深入了解過鞭和锏的更多的知識。今天不禁想起了關于鞭和锏的事情來,在此寫片爛文博大家一笑。
鞭起源較早,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制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常人所稱之鞭,多指硬鞭。七節鞭、九節鞭、十三節鞭謂之軟鞭。鞭適用于馬戰與步戰。硬鞭一般用于馬戰,持鞭之將多持雙鞭。鋼鞭沉重而無刃,以力傷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常用的鞭法有劈、掃、扎、抽、劃、架、拉、截、摔、刺、撩等。(本文說的是硬鞭)。
锏,長而無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亦作“簡”。武術短器械。锏因其外形為方形有四棱,形狀相同,因得其名。锏為銅或鐵制,長為四尺。锏由锏把和锏身組成。銅把有圓柱形和劍把形二種。锏身為正方四棱形,锏粗約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細,逐步呈方錐形。锏把與锏身連接處有鋼護手。锏身有棱而無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節。锏身頂端尖利可作刺擊之用。使锏多用雙锏。其主要擊法有擊、梟、刺、點、攔、格、劈、架、截、吹、掃、撩、蓋、滾、壓等。
锏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連把約長四尺,因形似簡故名。锏無刃,每距六七寸有節者,名竹節锏;考锏之由來,與劍為同時;至二十四法之出,則在秦漢以后,;惟以短兵利于步戰之故,后人多有習之者,單刀軮鞭之攜帶便利,可隨身防護也。惟锏無單用,法重雙行,故后人有雌雄锏鴛鴦锏等名,亦矜奇胘異,增減原有之二十四法,且有用長兵之人,而藏锏腰間,以防不測者;是則锏為短兵而兼為暗器。
鐵鞭為六角形,鐵锏為四楞形「大小短長,隨人力所勝用之。」鞭、锏都屬短兵器,因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歷代都把鞭、锏相提并論。宋《武經總要》:「鐵鞭、鐵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長短,隨人力所勝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謂之鐵锏,謂方棱似形,皆鞭類也。」明《武備志》亦同。
啰啰唆唆引用了一大堆,想讓大家了解多一點,其實通俗的講來,無非是個四棱或多棱的好看又沉重的鐵棍子!而且開始時主要是身后藏著的暗器。
自從漢朝和隋朝發揚光大以后,鞭和锏就成了名家的兵器。唐初名將尉遲敬德擅長使用雙鞭,秦瓊(字叔寶)善使雙锏,后來這兩個名將成為老百姓喜歡的門神了(也有帶刀的門神),看來喜歡這兩個冷兵器的人是大把。
再說鞭和锏的長度吧,鞭和锏可能起自春秋,經過秦漢兩朝,在隋朝就盛行了,延續到清末。那么看看這兩個兵器的長度吧: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看來,鞭和锏的長度大約是80--90公分吧。如果用于暗器則短,用于正式兵器則長。看來長度是不大,當然也由每個人自己定,似乎長了顯得威風吧。隨著時代的發展,由最初的幾棱鐵棍子變的好看一些了,有的還值不少錢。秦瓊沒有錢時,就想起賣了馬當了锏。
但是,筆者盡管把鞭和锏想像的再怎么美好,似乎總覺得這兩個勞什子實在不敢恭維。這兩種鐵棍子那里有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和程咬金老爺的兩只“板斧”來勁?同樣是力量型兵器,起碼是銅錘也比它們強吧?那大刀不是斬華雄,斬六將,那板斧不是弄得程咬金當過一把手?使這兩種家具打仗的將領,說到底也是輪兩支鐵棍子,那里能讓人害怕?就算是將鐵棍子輪的十分高超技藝,擊中了對手,輕易也見不到血呀,除了水平太低的對手死了,對高手來說,被擊中頂多也就是個殘廢而已。這么說來,鞭和锏哪里有大刀和斧子立馬讓所有對手害怕的威力?由于沉重的緣故,輪的速度又慢,輪起來又不會呼呼作響,又不會在太陽下閃閃發光,實在是沒有可夸耀之處。不過,用鞭和锏打對方的馬頭倒是相對說來容易一些,可憐的馬極有可能是鞭和锏最大的敵人了。同時這也可能帶來一個事情:馬兒也不笨,時間長了就知道對方手里這玩意主要是來打碎自己的頭的,如果上陣來馬兒,不幾個回合下來,看見對方的將領手里抽出鞭或锏的話,可能趕緊就奪路而逃。這樣的話,顯得對方使鞭或锏的將領本領高強,而馬兒所馱的主人自然給人的印象就是打不過對方了。假如這是真的話,鞭和锏真是“狐假虎威”的成分居多了。
不過鞭和锏據說是出手快的暗器,筆者想像不出來將領抽出來兩樣沉重的兵器的速度有多快。
所以,用今天的話來說,舞鞭弄锏可能是“作秀”的成分不小。盡管后人也總結了若干的“鞭法”和“锏法”等練鞭和锏的武術秘籍,但是畢竟流傳不下來,到了元朝建立之后,鞭和锏被閃亮的馬刀擊敗了,慢慢的退出了歷史舞臺。如果后來的人們習武玩鞭和锏的話,多少有些“嘩眾取寵”的意思。因為暗器發展的很快,中國人搞暗器那是別的國家的人比不上的。舉個例子來說,水滸里張清手里的兵器是刀,及到打不過對方的時候,摸出小石頭,扔出去一打一個準,一天打敗十幾個武藝據說是高強的將領就容易的跟街頭大媽做體操一樣。
畢竟這兩個家具是在中國冷兵器時代有過許多的威風,而且名將使的多一些。自從關老爺用大刀之后,以及多種厲害的兵器出臺之后,鞭和锏就用處不大了。本文一則紀念這兩種兵器,二則和大家一笑,輕松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