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中的“神炮”部隊 夜晚出擊白晝偽裝
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中國軍隊在上海“八一三”淞滬會戰中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氣焰。在這次會戰中,我軍左翼陣地的一支炮兵曾重創敵軍,日寇因此還給這個炮兵部隊起了個綽號叫“神炮”。
“神炮”陣地設在浦東洋涇附近,位于敵之左側背。是由我軍僅有的六門德制“卜福斯”大口徑山炮組成的一個隱蔽炮兵陣地。這個炮兵陣地正對著虹口的日軍司令部,可以瞰制黃浦江面上的敵艦及其后方部隊的行動,并利用海底電線在對岸設置有一個秘密而良好的觀測所,來指揮我炮兵之射擊和修正彈著之偏差,就算在夜間亦能準確射擊。這個炮兵陣地為避免日軍機的威脅,常利用夜暗出擊目標。白晝則巧妙地偽裝起來,藏匿于低洼溝渠或竹林深處。這六門“神炮”曾發揮了它們最大的威力:狠狠打擊了泊于黃浦江面上的日本海軍旗艦“出云號”,日軍司令部也遭到了“神炮”的轟擊。
“神炮”在整個戰役中都未被敵人發現,即使在戰斗最為慘烈的時候,我軍亦利用各種手段,保護了這個炮陣。
戰役中,“神炮”經歷了這么一次很危險的事情:有一天,上海的幾個新聞記者來戰地采訪。他們對“神炮”特別感興趣,紛紛要求要領略一下“神炮”的雄姿。于是在竹林隱蔽的炮兵陣地里,炮兵營長和他們合照了一張照片。不想這些記者把采訪的戰地新聞,披露于報上后,也把這幅圖片刊登出來了。當時中方左翼軍司令張發奎從報上看到以后,立即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這種做法無異于泄露本方軍事機密,“神炮”危在旦夕矣!張將軍因此立即命令該營迅速轉移陣地。果不出所料,是日中午,一隊敵機襲來,把洋涇附近的所有竹林都炸了個精光,其附近居民也遭了池魚之災。“神炮”躲過一劫。事后炮兵營長被撤了職,報館受到查究,記者也被扣留。
張發奎是非常重視炮兵作用的一位將領,他曾回憶,假如有較多數量和較大口徑的火炮,相信對會戰有更多的幫助。他也曾建議當時統帥部,由乍浦附近海岸建筑一條可以運送重炮的臨時道路直達浦東,效法海岸游動火炮的運用,調派一部重炮使用于浦東方面,可惜因當時中國軍隊火炮過于缺乏,張的建議成了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