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拼刺刀將軍”墓成無碑 志愿者募款立碑
兩座孤墳連在一起,墳頭上長了些雜草,甚至連墓碑都沒有。誰會想到,葬于此處的是一位和日寇面對面拼刺刀,壯烈犧牲的陸軍上將?3年前,第一次前往永州市東安縣井頭圩鎮祭拜抗日名將王甲本時,眼前這冷清的一幕,讓志愿者段星光頗感錯愕。“王將軍是中國抗戰史上,拼刺刀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犧牲后理當受到禮遇!”回長沙后,心情沉重的段星光在網上發起為烈士祭掃立碑的志愿活動,受到熱心網友支持。
“我們準備在今年‘9·18’這天集體去拜王甲本將軍,同時慰問一下當地祖孫三代義務為他守墓的好心人。”昨日,段星光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募款為王將軍刻好墓碑。9月18日,志愿者們將從長沙出發,為王甲本及其副官吳鎮科立碑銘志。立碑之行在即,段星光透露,目前志愿者還缺少車輛贊助,如有意愿提供車輛隨行的愛心人士,請撥打本報熱線96333報名。
“云才哥”拍賣書法為烈士募款
2010年5月27日,旅行途中的民間藝人段星光特意趕往永州市東安縣井頭圩鎮,祭拜王甲本烈士。在東安縣井頭圩鎮芭蕉村張家沖后山,有一處土堆高0.8米、底徑3米的墳墓,自西向東坐落在一個小山坡上,周邊遍植蒼松翠柏,這就是國民革命軍79軍軍長王甲本烈士之墓。
“鎮上的居民基本都不知道王甲本是誰。”段星光告訴記者,自己費盡周折,才在井頭圩鎮芭蕉村張家沖后山坡上發現王甲本及其副官吳鎮科之墓。兩座孤墳、沒有墓碑,更沒有塑像等紀念憑吊的建筑。看到這樣的烈士墓,段星光感到心底一陣悲涼。當地村民告訴他,下雨天在暴雨沖刷下,棺木還會顯露出來。
“關愛革命烈士,緬懷抗戰老兵!”那之后,段星光開始在湖南各大網站論壇發帖呼吁,熱心人士紛紛加入其中。來自衡陽的鄒肇睿正是其中一員。得知此事后,鄒肇睿于2010年底主動為烈士墓豎立主碑,修建圓形圍墻。2012年,段星光決定依靠民間力量籌集善款,完善墓碑。網絡紅人、本報資深編輯“云才哥”袁云才積極響應,拍賣自己的書法作品,當場籌得5035元。今年9月18日,段星光等一行百余志愿者將為烈士墓立下兩塊事跡碑及一塊指路碑,并組織祭祀活動。
劉氏祖孫三代義務守墓69年
“我是義務的,因為我家離墳頭最近嘛。”提及為烈士守墓的事,已是第三代守墓人的劉孟江非常樸實地說,那是他們家的義務。劉家就住在離王甲本烈士墓約400米處。
據劉孟江介紹,1944年9月7日,他的父親劉本智受幾名士兵的委托,埋葬王甲本及其副官吳鎮科的遺體,表示抗戰勝利后,部隊還會回來找將軍遺體。劉孟江的祖父、當年42歲的劉理谷代表鄉親們說:“你們放心,我們會世世代代守護將軍的。”就是這一句話,劉家祖孫三代義務為將軍守墓69年。由于戰亂,當年犧牲的王甲本及其副官被匆匆下葬。每逢過年過節,劉孟江一家都會到墓前祭拜、除草維護,就像親人一樣,這是從祖父流傳下來的傳統。
據悉,烈士的后代由于種種原因,沒有修繕祖先之墓,只是每年都前來祭拜。劉孟江不僅主動接待烈士后人,而且從不曾收取任何酬勞。他說:“以前是我爺爺和爸爸這樣做,后來他們走了,這就是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