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裝備落后仍打勝仗 百個戰士武器有幾十型號
侏儒山戰役的特點、意義和歷史地位如何?武漢市委黨史研究室巡視員、武漢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副會長張民仰進行了解讀。
從1939年春到1945年夏,新四軍第5師打了很多仗,侏儒山戰役是其中規模最大、戰果最豐的戰役,也是新四軍在湖北最大的一次戰役。
“當時李先念制定的戰略方針非常正確”,張民仰說,“在戰役上以少勝多,戰斗上以多勝少,新四軍第5師通過多次戰斗,一口一口地吃掉人數比自己多幾倍的汪偽1師。指揮作戰的藝術高超,先后運用了攻心戰、奇襲戰、反間計,既有游擊戰,又有運動戰,還有大量的統戰工作。這場戰役最后取得了全勝,是新四軍與日軍、偽軍斗智斗勇的結果”。
侏儒山戰役后,新四軍第5師控制了侏儒山及附近地區,進一步擴大了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形成了對當時日寇占領的武漢的戰略包圍之勢。
這場戰役還牽制了武漢周邊日軍對第三次“長沙會戰”前線的支援,使“長沙會戰”的日軍傷亡慘重,成功阻滯了日軍南進的步伐,在我軍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解讀
25日,50余名“尋訪我身邊的抗戰遺跡暨博物館見學之旅”尋訪團成員來到蔡甸區侏儒街陽灣村傅灣,探訪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侏儒山戰役的戰斗遺跡。73年前,新四軍第5師在這里經過兩個月時間的大小14次戰斗,全殲偽定國軍汪步青偽1師5000余人,斃傷日軍200余人,發動這場戰役的李先念,以及指揮戰役的周志堅、王海山、張執一等都是湖北人。
尋訪的第一站是武漢侏儒山戰役博物館,館長傅建橋在戰役示意圖前介紹“三打侏儒山”的過程。當聽到新四軍第5師第15旅偵察參謀、手槍隊隊長傅玉和深入偽一師偷情報、獲取敵人口令的故事,小團員們發出驚嘆。
傅建橋是傅玉和的長子,他指著展柜中的一只羅盤說:“這是新四軍第5師第15旅政治部主任張執一給我父親配發的。過去在山區、蘆葦蕩作戰容易迷失方向,當地老百姓稱贊‘傅玉和打仗有觀音引路’,其實多虧了這只羅盤。”
館內還陳列了新四軍第5師使用的馬尾式手雷和收繳的日軍九一式手雷。蔡甸區黨史辦主任姚傳剛介紹,當時日軍配有九二式重機槍、“歪把子”輕機槍等武器,彈藥型號統一,能連續發射槍管不發熱。新四軍的武器卻多是“雜牌子”,“100個戰士的武器有幾十個型號,一人能配上十幾顆子彈就非常難得了”。
從博物館出來,尋訪團員登上后面的山丘,這里是侏儒山戰役的戰場遺址。靜立于此的傅玉和之墓讓小團員們肅然起敬,青峰小學三年級的雙胞胎兄弟趙文安和趙文樂還在墓前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不遠處的低矮民房是傅玉和的故居,屋內陳設簡單,廂房桌子上只擺著一張傅玉和照片、鏡子和一盞煤油燈。望著煤油燈,水果湖小學的肖雨欣吃驚地說:“沒想到,抗戰英雄住的地方竟然如此簡樸。”
“尋訪我身邊的抗戰遺跡暨博物館見學之旅”由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教育局、武漢市文化局、長江日報聯合主辦。
講述
父親借祝壽獲取偽三團口令
新四軍第5師第15旅偵察參謀傅玉和是侏儒山戰役情報工作的關鍵人物,時至今日,他的傳奇故事還在當地流傳。
傅建橋講起父親的故事時說:“他習拳好武,刀槍棍棒無所不精。父親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但愛憎分明,智勇雙全。”
1941年秋,侏儒山戰役總指揮、新四軍第5師第15旅政治部主任張執一決定先拿駐守在東至山一帶的偽1師第3團開刀,命令傅玉和設法把偽3團的口令搞到手。
傅玉和與汪偽1師的傳令排長朱月堂私交甚好,朱的母親六十大壽時,傅玉和決定冒險前去祝壽,獲取口令。當他出現在朱家大門口時,朱月堂大吃一驚:“你怎么這大的膽子?現在司令部都知道你是新四軍的人,師部有命令務必捉拿你。”
傅玉和卻不慌不忙地說明來意,朱月堂很緊張:“如果我暴露了,那我和家人怎么辦?”傅說:“拿了口令我軍并不一定打,司令部也未必知道口令是從你這里出來的。你放心,我會保密的,萬一有情況,我會把大嫂和孩子接到根據地,到時你離開汪部也方便。”
朱月堂終于從公文包里拿出了口令,謄寫一份給傅玉和:“口令:打破;回令:進行;特別口令:惡劣環境。”
傅玉和連夜將口令交到張執一手中。這份口令為我軍奇襲偽3團、打響侏儒山戰役第一槍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