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 兩次伏擊切斷鬼子補給線
1937年9月底,日本關東軍察哈爾兵團突破國民黨軍內長城防線,直接威脅雁門關、平型關側后方。10月1日,日軍華北方面軍正式下達攻占太原的命令,國民黨軍第19軍、34軍等部苦戰不支,向太原以北重要門戶忻口方向撤退。
為配合國民黨的忻口防御作戰,八路軍120師716團特務連(今第1集團軍某機械化步兵團七連)跟隨團隊深入日軍側后,遂行破擊大同至太原公路,切斷敵后方補給線的任務。
10月17日,716團團長賀炳炎得到情報,次日日軍將從原平撤回死傷士兵,決定對日軍車隊進行伏擊。經過偵察發現,敵軍在雁門關并無兵力駐守,只在廣武有少量日軍,遂計劃在黑石頭溝一帶的公路設伏,同時派少量兵力占領雁門關。
18日凌晨5時,部隊在老鄉帶領下,摸黑沿牧羊人走的山間小道向預伏地雁門關南山腳下的黑石頭溝開進。這條溝南低北高,溝底盡是山洪沖下的亂石頭,汽車路順溝而上,南端有一座石橋與外部公路相連,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
上午9時許,日軍車隊拖著滾滾煙塵像長蛇一般從南向北駛來,觀察哨報告敵人的汽車有近百輛之多。
日軍車隊緩慢拐過小石橋,爬上陡坡,進入伏擊地域。“打!”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各種火器一齊射擊,步槍、機槍交織成密集的火網,黑石頭溝頓時硝煙彌漫。打頭的幾輛車被打著了火,燃燒爆炸,日軍傷亡慘重。
隨著沖鋒號響起,特務連作為主攻連率先向敵人發起沖鋒。連長李子貴身先士卒第一個躍出土坎,率領連隊如猛虎一般撲下山去,其他幾個連也相繼發起沖擊。戰斗中,李子貴親手擊斃兩名日軍,其中一名還是少佐,這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官兵們勇猛進攻,一下子就把敵人壓到亂石滾滾的溝里。
戰斗中,在黑石頭溝北邊擔任警戒的分隊卻突然發現,從陽明堡方向又開來百余輛滿載彈藥和士兵的日軍汽車。警戒分隊迅速沖著打頭的幾輛汽車猛烈射擊,順利摧毀頭車,阻滯車隊。后車日軍隨即下車登山,沿西側山梁繞至716團左側,向正在公路上戰斗的官兵掃射,一時間八路軍傷亡陡增。見伏擊目的已經達到,賀炳炎迅速指揮部隊撤出戰斗。
這一仗,716團擊毀日軍汽車20多輛,斃敵300多人。擊毀的汽車從南北兩頭把路堵死了,日軍兩個車隊被阻在黑石溝,動彈不得。然而,特務連連長李子貴在戰斗中,被敵人的冷槍擊中,壯烈犧牲。
兩天后,賀炳炎又把部隊拉到雁門關西邊的山址子上,選擇從廣武至埡口的公路作為伏擊點。吸取上一仗的經驗教訓,716團連夜破壞了黑石頭溝及斗口梁子一帶8座橋梁和數千米的電話線。
21日上午9時,日軍百余輛汽車結隊而來。伏擊戰之前,日軍自恃援兵眾多、彈藥充足,在雁門關路段都端坐在汽車上不下來,自從黑石頭溝遭伏擊后,他們提前下車,人走前,車走后,并有5架飛機偵察助戰,邊搜索邊前進。敵變我變,為了避免傷亡過大,716團在給敵人以猛烈、突然的火力襲擊之后,立即撤出戰斗。經過激戰,日軍以3倍于我的傷亡敗退。
在忻口會戰的日子里,716團接連兩次在雁門關一帶伏擊日軍車隊,先后殲滅日軍500余人,擊毀汽車30余輛,襲擾并一度切斷了交通運輸線,遲滯了日軍對忻口前線的增援,使敵人沒有飯吃,沒有子彈,沒有援兵,給忻口正面防御作戰的國民黨守軍以有力的配合。南京國民政府特別對716團進行傳令嘉獎,海內外報紙也大力報道雁門關伏擊的戰果,稱之為“雁門關大捷”。特務連在戰斗中英勇作戰,戰績突出,被授予“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榮譽稱號,連隊威名永載抗戰史冊。
時光荏苒,特務連幾易番號,但“赤膽忠誠、敢打頭陣,堅貞不屈、敢于拼搏,勇往直前、敢于勝利”的“三敢”精神不曾改變。連隊先后參加抗美援朝、邊境作戰等重大軍事任務,并分別被武漢軍區、昆明軍區授予“夜老虎連”“尖刀七連”榮譽稱號,走出了李乾元、趙克石、戚建國等一批將領英才。
“光榮使命我們扛在肩,向著勝利勇敢前進……”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連歌,新時期里連隊出色完成了98長江抗洪、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等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并兩次換裝,完成從騾馬化步兵到機械化信息化步兵、從單一地面作戰到基于信息系統的三軍聯合作戰、從體能型到智能技能型的轉變,連續參加了 “礪劍”、“跨越”等系列大項實兵演習,有效提升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連隊先后榮立集體一等功兩次,集體二等功5次,連續多年被上級表彰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