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遺跡今何在 柳條湖事件爆破點無跡可考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84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趁中國內亂之際,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事變拉開了日本侵略的序幕,東北三省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3000萬同胞遭受了日本軍國主義者極其殘酷的蹂躪和摧殘,身陷水深火熱之中。
柳條湖事件爆破點在哪里?
已經無跡可考,甚至連一塊文字說明的牌匾都沒有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助理崔俊國帶領記者來到了博物館北向500米處的長(春)大(連)鐵路附近。“就在這里,從大連算起404.444公里處。”他指著不時疾馳而來的列車說。
對此,日本殖民機構滿鐵的檔案資料中也記載,爆破地點在長大鐵路(原南滿鐵路)從大連起404.444公里西側單軌接頭處。
當年的爆破點如今已經無跡可考,甚至連一塊文字說明的牌匾都沒有。
炮擊北大營首發炮彈打在哪?
日軍首發炮彈并沒有擊中北大營
日軍炮擊北大營,第一發炮彈的落點,時隔80多年還能找到嗎?
在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副會長、遼寧“九一八”戰爭研究會會長王建學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距離爆破點直線距離不過1公里的望花南街。
“日軍首發炮彈并沒有擊中北大營。”王建學說,但日軍占領沈陽后在炮擊北大營的第一個彈坑處修建了紀念塔,抗戰勝利后,塔被推倒,基座尚存。
北大營今天還在嗎?
現存北大營老營房僅有兩棟半,約100米長,7.5米寬
史料記載事變爆發時,北大營尚有駐軍7000人左右。但由于執行不抵抗政策,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就被七八百人的日軍攻破。
崔俊國和王建學二人帶記者從彈坑處驅車東行,沿途路過北大營東街、北大營西街。“真正北大營并不在這里。”崔俊國說,每逢“九一八”紀念日,有些學者甚至日本人尋找北大營遺跡,都找錯了,他們以為北大營東街、北大營西街就是當年的北大營。真正的北大營居然在柳林街邊上。
現存北大營老營房僅有兩棟半,約100米長,7.5米寬。2012年,沈陽市文物局將這幾棟殘存的營房列為“不可移動文物”。
在營房附近生活了50年的陳興華說,北大營原有營房29棟,“是很大的一片,目前僅存的是馬房和騎兵住的房子”。記者看到,北大營老營房的馬棚,如今成為某企業廢棄的倉庫。
北大營在解放后仍基本保留了原樣,面積龐大,氣勢恢弘。“但老營房一點一點就拆沒了,再不保護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