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龍八部中枯榮大師實力到底有多強?
在《天龍八部》中,武林門派各懷絕技,各路英雄各有所長。枯榮大師只出現了一次,而且武林中人很少能見到他的真面目。如此神秘的人物,他的武功究竟如何?
枯榮大師是大理段氏宗親,曾收保定帝段正明為徒。段氏的《六脈神劍劍譜》也由枯榮大師保存在大理寺中。因此,枯榮大師的武功正是承襲了段氏的武學秘鑰。
在大輪明王鳩摩智來奪取劍譜之時,枯榮大師道,以其五人各自的功力,未能練成六脈神劍。可見,枯榮大師的武功也還未完全掌握“六脈神劍”。在對抗鳩摩智的“火焰刀”時,加之段正明的“關沖劍”,六人各練一劍。其中,枯榮大師以修煉少澤劍,予以還擊。少澤劍是由左手小指發力,具有忽來忽去,變化精微的特點。
欲學六脈神劍,必修一陽指。一陽指也是大理段氏的傳世武功,馳名天下。掌握一陽指第四品境界,才為習得“六脈神劍”奠定了基礎。枯榮大師的弟子均過四品,可見,枯榮大師必在他們之上。
枯榮大師在寺中靜修多年,以求練得“枯榮禪功”。釋迦摩尼入滅之地有四樹,四枯四榮,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之境。然而,枯榮大師只習得半枯半榮的武功,面容也如同半枯半榮之樹。此等武功究竟有何玄妙高深?試比釋迦摩尼,如來佛,“枯榮禪功”必集高深武學、深厚佛法于一身。
枯榮大師雖然只在《天龍八部》中出現了一次,但是他的武功神秘莫測,在武林之中也占有一席之位。
枯榮大師的境界
枯榮大師是天龍寺的得道高僧,潛心佛法,面壁靜修。“枯榮”二字取自世尊釋迦牟尼的入滅,這也是枯榮大師傾盡幾十年所修煉“枯禪功”。“枯禪功”的最終境界是“非枯非榮”,在“常、樂、我、凈、無常、無樂、無我、無凈”這八個境界中入滅。但是如此之境豈是凡人一朝一夕便能修成?枯榮大師的境界也只有達到半成,即“半枯半榮”之境。
枯榮大師長年面壁靜修,除了五位共同靜修的本字輩僧人外,少有人看到他的真實相貌。枯榮大師在傳授段譽“六脈神劍”的時候,段譽被眼前枯榮大師的容貌所震驚。枯榮大師的左臉紅潤光滑,似嬰兒,右臉枯瘦干癟,如枯骨。自古有云,面生異象者,必非常人,此等境界豈為凡人所達?但是在《天龍八部》中,金庸只是描述到枯榮的右手同右臉如枯骨,并未提及左手。盡管如此,想必枯榮大師的境界也與“半枯半榮”無異。
枯榮大師看破紅塵,在為保定帝段正明剃度時,口中說道“一微塵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塵定,而彼微塵亦不增,于一善現難思剎。”發人省醒。人生而在世,所求便是本質,于世界,吾等何其渺小,外物瞬息萬變,于他人,吾等又無異,但是人自身的本質不變。枯榮大師看待佛學、人生的境界也超凡入圣。
在鳩摩智奪取《六脈神劍劍譜》之時,枯榮大師不愿苦于武林斗爭,刀劍相向,而毅然燒毀劍譜,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此等做法,也足以見得枯榮大師的圣人境界。
枯榮大師和掃地僧
枯榮大師和掃地僧都是《天龍八部》里出現并不多的角色,二人隱于寺中,或靜修,或掃地,遠離紛亂復雜的武林斗爭。武林人士大多以為枯榮大師早已圓寂。而在武林大會上,掃地僧輕松收服蕭遠山與慕容博,也讓人始料未及。武林人士對這樣一位絕頂高手卻從未注意。深入簡出,在寺中潛心修煉,是他們一致的作風。
枯榮大師與掃地僧都是須發皆白,但身體強健的耄耋老人。二人都是武林之中的前輩。
枯榮與掃地僧在佛學上也有所造詣。枯榮大師面壁靜修于佛前,以世尊釋迦牟尼為范,靜參“枯榮禪功”,方達半成。掃地僧常年居于少林寺藏經閣中,翻閱佛典,靜修佛理。在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練七十二絕技之時,一眼通曉他們佛理不深,易走火入魔。掃地僧的武功遠遠在他們三人之上,更是知曉佛學之于武學的重要性。可見,掃地僧對佛理掌握之深。
枯榮大師和掃地僧誨人有道,有著前輩對后輩的期望與教導。在段譽被抓走的時候,枯榮大師一句“少年多磨難”,認為磨難可以磨練稚氣未脫的段譽,因而也沒有繼續追擊鳩摩智。在武林大會上,蕭遠山和慕容博明爭暗斗一輩子,牽涉出了兩代人的恩怨。而掃地僧為以武解除了他們身體所中之傷,更以死里還生之法,化解了蕭遠山和慕容博之間的仇怨。他們大徹大悟,化解了矛盾,同入少林寺為僧。
《天龍八部》中,枯榮大師和掃地僧的人物形象,都滲透了佛學禪宗對武學文化深遠的影響。
枯榮大師怎么死的
枯榮大師是金庸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里塑造的一位高僧,是大理段氏宗親,因此深研段氏武功,德高望重,掌握武林人士覬覦的《六脈神劍劍譜》。這樣的一位英雄枯榮大師怎么死的呢?武林中,枯榮大師已經圓寂的消息不脛而走。事實是如此嗎?
事實上,枯榮大師在大理天龍寺面壁靜修幾十年,因此,武林間流言四起,不少人以為枯榮大師已經圓寂。
直到大理保定帝段正淳前來拜訪,求解侄子段譽所中之毒時,適逢吐蕃國國師鳩摩智也前來天龍寺討取《六脈神劍劍譜》。天龍寺里,一場無形的刀光劍影之戰掀起。為抵擋鳩摩智的“火焰刀”,枯榮大師與其他本字輩僧人各練一劍,以“六脈神劍”回擊。在混亂中,枯榮大師抓住良機,將“六脈神劍”傳授給段譽,并將鳩摩智苦求的劍譜燒毀,以求避免更大的武林爭斗。
《天龍八部》中枯榮大師只出現了一次,更沒有提及枯榮大師是怎么死的。但是,很多武俠愛好者也各有推測。枯榮大師在天龍寺將自己的“枯榮禪功”全數傳于段譽后圓寂。
枯榮大師所修的“枯禪”是到達“非枯非榮,非假非空”。然而,他只達半成,因而也會與其他《天龍八部》的英雄一樣,會有死亡的悲劇結局。他死亡結局的假設,是在鳩摩智與天龍寺結下仇怨后的一種退讓,以達到和解的結果。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金庸老先生并沒有點明枯榮大師的死因,但是對枯榮大師怎么死的猜測也可以武俠愛好者茶余飯后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