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養尸地原來是這樣養尸體做僵尸的啊
養尸地的傳說出自永安民間,所謂的養尸地指的是埋葬在該地的尸體不會自然腐蝕,經過一段日子之后就會變成僵尸的地方。最近關于養尸地的介紹是在貢川古鎮出土的一具百年不朽的清代男性僵尸,各地媒體都有報道。
養尸地來歷
關于養尸地的最早來歷也是在永安本地民間傳統中提到的,在永安的民間傳說中,關于陰宅的風水講究是穴氣,就是葬穴的地氣。在我國明清時期的許多文獻中也能找到關于養尸地的記載。在民國時期永安風水先生的手抄秘笈中說到:諸如“死牛肚穴”、“狗腦殼穴”、“木硬槍頭” 、“破面文曲” 、“土不成土”等山形脈相,均是形成主養尸的兇惡之地。
在其他的文獻中說到養尸地在喪葬風水中是最為恐怖危險的墓地,人的遺體不小心葬在養尸地之后,人體的肌肉和器官不僅不會腐爛,反而呈現繼續生長的狀態,等到多年之后就會變成僵尸,靠吸血為生。
養尸地相關資料
傳言,漢朝劉邦的后妃呂雉,因為尸體鮮活如生,盜墓士兵還奸了尸。到了西晉時,劉邦的另一位后妃薄太后陵被盜,打開棺材后,太后也是同樣。
清末后期,慈禧太后的棺材在被打開之后,發現慈禧的尸體并未腐爛,皮膚如少女一般白嫩,弄得有士兵動了奸尸的邪念。更讓人吃驚的是,慈禧的手上長出了一寸多的白毛,指甲也長了出來。
1972年,中國湖南馬王推漢墓出土的女尸辛追死于公元前186年,時年50歲。辛追遺體從墓葬中出土時,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毛發尚在,指、趾紋路清晰,肌肉等尚有彈性。
難道這是傳說中的養尸地導致的嗎?據研究發現,古尸分為干尸,尸蠟,軟尸和濕尸四種,像辛追這種就是屬于尸蠟類型。
文革時期,在永安曾挖掘出類似養尸地的僵尸。當撬開棺木的時候,發現棺內女尸兩頰溫潤擦著鮮紅的胭脂,白生生的青面獠牙暴突在外,衣冠等飾物完好如新。從繡花罩被下露出修長的雙腿,腳上尖細的趾甲長短不齊地穿透三寸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