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李清照寧輸官司不攀秦檜這門親
李清照是秦檜的小姨子,在歷史上李清照和秦檜的親戚關系是有史料可稽的。
北宋有一個宰相,名叫王珪。他的孫女王氏(史書無名),嫁給秦檜。有關王氏的史料很少,但她顯然是個河東獅吼式的女子。秦檜后來入相,雖然勢焰熏天,不可一世,但在王氏的雌威面前,卻只能伏低做小。王氏不生育子女,影響到秦檜傳種接代,這在古代當然是了不得的事。秦檜僅與女婢生下一子,王氏卻將此母子轟出家門。后來有人向秦檜建議,把庶子林一飛復歸秦姓。雖然對秦檜來說,這是至關重要而迫切的頭等大事,但王氏卻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王氏一力維護養子秦熺的地位,秦熺與秦檜無半點血緣關系,卻是王氏親兄的庶子。秦檜盡管討厭秦熺,而林一飛竟不能復姓,使秦檜死不瞑目。
這個王氏是王仲山之女,而王仲山的長姐則嫁給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所以李清照大致是王氏的表姐妹。
李清照雖是秦檜的親戚,但至少有兩件事表明雙方的關系很不好。
一是李清照離婚。她改嫁而離婚的事應無疑問,關鍵是宋代不像明、清時,人們并未將女子,特別是寡婦改嫁,作為一件失節丟人的事。例如文天祥著文坦白親祖母梁氏改嫁,并無羞愧感,梁氏死后,還為她守孝。宋人有關李清照改嫁的一些記載,決無造謠中傷之意,說她改嫁不可能起毀謗的作用。李清照對后夫忍無可忍,在起訴到判案期間,她必然會拜托親故。
從李清照方面的親戚而論,權位最高而關系較近的,自然是時任右相的秦檜。但是,她所投靠,并確實為她出力幫忙的親戚,是時任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的綦崇禮。綦崇禮與李清照的親戚關系卻是遠而又遠,并且是秦檜的政敵,在秦檜的罷相制詞中使用的責詞頗為嚴厲,因此與秦檜結成深怨。
二是李清照在一次端午節給皇宮寫帖子詞,卻遭秦檜之兄秦梓從中使壞。
中國成語“結黨營私”是有深刻的科學內涵的,蓋不結黨就不足以營私。按照中國專制傳統的慣例,當秦檜權勢炙手可熱之際,凡沾親帶故者,特別是王氏方面的親故,一律飛黃騰達,竊據要津。一人得道,豈止雞犬升天,甚至連雞虱和狗蚤也可遨游云霄。但李清照顯然不是一個因親戚關系而受惠者。李清照“欲將血淚寄山河”,“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愛國情懷,當與秦檜殘害忠良,屈辱茍安于半壁江山的言行相鑿枘,成為雙方交惡的根本因素。
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詳細敘述其夫妻節衣縮食換取的收藏之富,與“得之難而失之易”之過程和悲慟,卻無片言只語涉及醫官王繼先低價強購她家收藏的事。
中國人一般不會不知道遺臭萬年的秦檜,但即使是研究宋史的史學家,一般也不知道王繼先。宋高宗是十分荒淫的皇帝,他在揚州白晝淫樂,卻受到了好色的懲罰,當金軍突擊揚州時受了驚嚇,喪失生育能力。醫官王繼先能為他合壯陽藥,就受到特別的恩寵,雖然官位最終不過正四品,卻形成一股甚至與秦檜相頡頏的惡勢力。
韓世忠部將王勝受另一大將張俊迫害,韓世忠為王繼先設宴,命他出見,拜王繼先為干爹。王勝很快就出任鎮江府都統制(相當于今大軍區司令)。秦檜獨相,視執政(相當于今副總理或國務委員)如奴隸,任意頤指氣使,卻必須巴結王繼先。他特別叫妻子王氏,即李清照的表姐妹,與王繼先認干親。宋高宗曾失言:“檜,國之司命;繼先,朕之司命。”
王繼先垂涎于趙明誠家的收藏,趙明誠逝世,尸骨未寒,王繼先即出面欺壓他的未亡人,愿出黃金三百兩,收購李清照的收藏。宋代與明清時不同,金銀作為流通手段,須與銅錢折價。三百兩黃金約折合錢九千貫,九千貫錢當然不是一個小數目,卻仍是低價強購無疑。李清照通過親戚謝克家出面,上奏論訴。但是,在宋高宗的偏袒下,李清照與王繼先的官司,卻以李清照的敗訴告終。
李清照所以沒有在《金石錄后序》中提及此事,當然是畏懼王繼先的惡勢力。據李清照自述,在趙明誠死后,她本人也“大病,僅存喘息”,王繼先的趁火打劫,當然是對她起著雪上加霜的作用,但李清照居然堅韌地、奇跡般地活下來。她在《金石錄后序》中如泣如訴般的敘述,實際上也應理解為對王繼先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