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清朝雖沒昏君 但為何宮女卻吃不飽?
清朝皇帝的勤勉,是因為考勤制度已經達到了變態的級別。皇子的作息也是有規矩的,凌晨雞還沒叫的時候,就得被太監叫起來。
再不起,那就得掀被窩了。
但說清朝皇帝無一庸人,這是措辭錯誤,清朝皇帝有庸人,有俗人,有高手,有能人,這個毋庸置疑。
清朝皇帝守規矩,一切都被束縛在畫好的框里,不能越雷池一步,這就是他們兢兢業業的原因,有些并非本心。
這跟庸人不庸人沒有多大關系,我們知道,在這樣逼著你勤勉的氛圍里,學習成績一般都不會太差。清朝對帝王的教育,類似于衡水中學。
我們知道,庸常的人,在普通班級里可能墊底。但在一個高壓管制,學習氛圍十分濃厚的班級里,他再墊底,也比其他班級的中等生成績好。
乾隆帝可以說是清朝皇帝培訓體系里,把一個中才培養成中上等材料的絕好例子,尤其是該同志的文藝水平。
單說字,就已經達到了人民藝術家的水準。
但他的詩歌出賣了他的文學造詣——還算中看的書法,難看的詩歌。
如果早年間沒有那些極端刻苦的學習,至少在下江南找夏雨荷順便留墨這方面,乾隆先生會停留在“一師是個好學校”的水平。
可這種培訓體系的后果有時候也是嚴重的——會壓抑。
咸豐帝就壓抑,他熱愛喝酒和美女,喝多了就他媽耍酒瘋,愛上珠玉小腳美膩小寡婦。不單如此,清朝皇帝的妃子幾乎都不是自己選的,咸豐只能讓人出去打聽哪里有美女,尤其喜歡跨民族交配,促進了滿漢之間的密切交流。
咸豐性格懦弱,來事兒了總是逃避,逃避不了就哭。要是在往朝,咸豐可能完全就是個完全醉心于酒色的昏君了,誰讓他在大清朝呢。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后果。
最嚴重的后果,是對這個國家。清朝皇帝在王朝確定集權和閉關鎖國的大方向后的努力程度是無可比擬的,他們辛苦地駕駛著帝國的列車。但,發生的民變和列強的侵入,本身就是這種高壓導致的。思想控制會導致帝國各事業全面落伍,如果再碰上庸才的皇帝,沒能力駕馭,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所以,綜上,“滿清十二帝無一庸人”是錯誤的結論,我的觀點是——“滿清十二帝相對來講都十分勤勉”。
下面我們來說說清朝的宮女為什么吃不飽肚子問題
宮廷最全國最富有的地方,按理說,諾大一個清朝廷,養幾千宮女是不成問題的。可事實上,這些宮女確實長年都只能吃個八分飽。原因又何在呢?
據《宮女談往錄》的描述:“我們多少年沒吃過魚,怕身上帶腥氣味。如果在上頭當差,身上突然冒出臟味兒來,那叫‘大不敬’,丟了差事是一定的,可能姑姑和掌事兒的也得受連累。唯一的辦法是嚴格控制飲食,每頓飯只許吃八成飽,姑姑用眼角一瞟,馬上就得把飯碗放下。輪到夜間上夜,雖然夜里有頓點心(宮里叫加餐),可誰也不敢吃,由晚上直餓到天亮。”
“姑姑”就是宮里的那些老宮女,專門管一些十幾歲的小宮女們的。如果宮女們吃得太飽的話,不小心在皇帝面前打個嗝,弄不好還會被殺頭,所以宮女們也不敢吃魚蝦、蒜韭,怕粘上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