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沒吃過嬰兒肉 他竟然把自己孩子煮了!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在歷史上,有很多的官員都對得起這句話。但這些官員大多都是忠君愛國之輩,最起碼也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可在春秋戰國時期,卻有這么一個人,為了滿足國君的要求,他竟然將自己的兒子煮了,給國君吃。
此人的經歷堪稱奇跡,他是春秋時期齊國人。原本在寺廟里工作,特長是烹飪。史書記載他:“酸則沃之以水,淡則加之以咸”,“淄澠之合,易牙嘗知之”等。看到這里,大家也知道他是誰了,他叫易牙。他受齊桓公夫人長衛姬的寵,也時常得到齊桓公的稱贊。
易牙做菜出名,《呂氏春秋·精諭》記載:“孔子曰:‘淄澠之合者,易牙嘗而知之。’”意思是說,有人問孔子:把不同的水加到一起,味道如何?孔子說:即使將淄水、澠水兩條河中的水混合起來,易牙也能夠分辨出來。從這里不難看出,易牙的味覺特別敏感,廚藝也非常的高超,連孔子都對他贊不絕口。易牙是當時齊國最有名的大廚。
可他這個人卻是個卑鄙無恥的小人,有人說他簡直不是人。為什么呢?因為他為了國君的一時之興,而去殺死自己的兒子。
歷史記載,有一次齊桓公對易牙說:“山珍海味我都吃膩了,只是沒吃過嬰兒肉,你可會做人肉?人肉的味道好嗎?”齊桓公這句話,本來是一句調侃的話,意思無非是說:你易牙廚藝這么好,那你做過人肉嗎?知道人肉什么滋味嗎?可是易牙卻不這么想。他想來想去,自己還真沒吃過人肉,也沒做過人肉,更不知道人肉是個什么滋味。因此,他想著要給齊桓公做頓嬰兒肉吃。也好給齊桓公改善下伙食,還能得到齊桓公的歡心。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但易牙卻將自己的兒子殺死,然后做成了一頓豐盛的人肉宴。齊桓公進膳時,并不知道自己的這些菜里有嬰兒肉。他津津有味的吃著,當吃到一盤口感鮮嫩,感覺以前從未吃過的肉時,他很詫異。然后問易牙,“這是什么肉?這么好吃”。易牙頓時痛哭流涕,說到“乃臣子之肉,獻于大王嘗鮮”。齊桓公聽到這里,差點沒吐出來,內心極度的惡心和不舒服。但還是繼續吃了下去。
從此之后,齊桓公非常的信任易牙,因為在齊桓公的心里,一個能將自己的兒子殺了做成菜給自己吃的人,是一個忠臣。
當時管仲患了重病,齊桓公去探望他。齊桓公知道管仲命不久矣,于是問管仲,誰可以接替相位。當齊桓公問到易牙時,管仲說:“易牙為了滿足國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兒子以討好國君,沒有人性,不宜為相。”……
可是齊桓公沒有聽管仲的,齊桓公一直把易牙殺子做菜給自己吃這件事記在心里,認為易牙是忠實可靠的。可他萬萬想不到,當他重病時,易牙等人作亂,填塞宮門,筑起高墻,內外不通。最后齊桓公被活活餓死。
據說這位易牙最后得善終,這真的是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