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監凈身全過程 這種事情竟然還得交費
太監也稱宦官,通常是指中國古代被閹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們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寺人、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
太監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后的事,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后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為宦官代名詞了。
據清代筆記《宸垣雜識》記載,愿意凈身入宮做太監的人,必須要由有地位的太監引入,然后憑證人立下婚書,把自己當成女人嫁到皇宮里。其中的關鍵是訂立生死文書,并需請上三老四少作為證明人,寫明是自愿凈身,生死不論,免得將來出麻煩吃官司。
“太監”這一現象因其獨特性而被載入歷史,臺灣媒體曾經刊發的一組文章就描述了男童“凈身”的過程。
·費用是要收取的,一般要交上10兩或是8兩不等的銀子。窮人家大都拿不出,便要立下契約,等孩子進了宮,發跡后再逐月回扣。月份少,利息大,如進宮混得不好,這筆債要一二十年才能還得清。還有兩樣東西是必須帶著的,一是送給刀子匠的禮物,一般是一個豬頭或一只全雞,外加一瓶酒。二是手術期間所用的物品,包括幾十斤米、幾簍玉米棒、幾擔芝麻秸及半刀窗戶紙。其中,米是凈身者一個月的口糧,玉米棒燒炕保暖用,芝麻秸燒成灰后用來墊炕,窗戶紙則用來糊窗子,以免手術后受風涼。刀子匠要準備兩個新鮮的豬苦膽、臭大麻湯和麥稈。豬苦膽有消腫止痛的作用,手術后敷在傷口處。臭大麻湯的功用很多,手術前喝一碗讓人迷糊,起麻醉作用,手術后再喝,讓手術者瀉肚,以減輕小便的排泄量,保證手術成功;麥稈的功用即手術后插入尿道。
·選上一個好日子最好在春末夏初,氣溫冷熱適中,沒有蒼蠅蚊子,因為手術后約一個月下身不能穿衣服。選好了日子之后,要把凈身者關在房間里。那房間必須密不透風,讓凈身者先清理糞便,然后鎖在房里。在這段禁閉期間,絕對不能飲食,免得有排泄的穢物沾染手術后的創口,致使傷口惡化,危及生命。之所以要密不透風,也是為了凈身者的安全。這樣,經過三四天之后,才能讓刀子匠進行實施手術的準備工作。
·手術前,操刀者先要問:“你是自愿凈身嗎?”受割者說:“是?!庇謫枺骸凹偃缒惴椿?,現在還來得及!”答道:“決不后悔?!庇謫枺骸澳敲茨銛嘧咏^孫,可和我毫無關系吧?”答道,“毫無關系!”問完,擔任介紹人的太監,把《自愿閹割書》循例地再念一遍。在此期間,如果被閹割者表現得不愿意甚至有絲毫猶豫,刀子匠都必須立刻松綁,揮手讓欲被閹割者自行離去。如果其態度堅決,就開始動手術。被手術的人被蒙上眼睛,脫盡衣褲,采用半臥姿勢仰倒在床位上,手腳像一個“大”字被綁得結結實實。助手將他的下腹及雙股上部用白布綁緊、固定。還需有助手抓牢他的頭、肩、膊,壓著他的腰為的是防止他因痛極拼命、流血過多而嗚呼哀哉,另外的人則用熱胡椒湯把被閹割的部位清洗、消毒。
·手術刀是一種呈鐮狀彎曲的利刃,使用時通常并沒有特別的消毒措施,在火上烤一下,便算是消毒了。然后,主刀者即用手術刀進行切除手術。手術完成后,由兩名刀子匠攙扶被手術的人在房里緩行兩三個時辰后,才允許躺臥。手術后3天內不準喝水,據說由于口渴和傷痛,其間必須忍受非常的痛苦。3天過后才能大功告成。手術做完后,傷口即使能快長好也不能讓它快長好,而要故意偎膿長肉,這樣傷口才能平復。凈身與療養前后需1百天左右。
·還有一種被稱為“特殊傭婦”(保姆)的太監制造專家。有些父親如果決定自己的兒子長大后做太監的話,孩子還在襁褓時,便特意雇請一個特殊傭婦來照料孩子。特殊傭婦兼擅一種特別手術,即輕巧地搓揉嬰兒的小丸,每天3次,每次用力捏到嬰兒痛楚啼哭為止,并且慢慢增加力量,這樣,漸漸地破壞他的生殖機能,長大后絕不產生生命的元素(精液)。因此,經過這種殘忍的手法后,孩子的生殖器便漸漸萎縮。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顯出女性特征,沒有喉結,雙乳突出,臀部隆起,聲音尖銳,行動扭捏,變成了太監的模樣。
·也有另外的一些辦法:有些窮苦人家,付不起或者舍不得6兩白銀的閹割手術費,就干脆大膽蠻干,自己動手閹割。清末有名的大太監“小德張”就是個典型例子。當然,這樣做的結果能夠像“小德張”一樣成名的很少。這些年紀在10歲左右的孩子被送進宮中,充當“童監”和“童監”,那些俊秀的孩子常常得到后妃和貴人的喜愛。
·割下來的東西,凈身師全像寶貝一樣地收起來,被凈身的人無權要,統歸凈身師保留。凈身師事先預備好一個升,升里邊盛著少半升的石灰。把兩個丸一個勢,整齊地擺好,用石灰吸干水份,免得腐爛。然后把凈身契約用油紙包好,放在升里面,再用大紅布把升口包好捆緊,小心地把升送到屋頂下面房梁之上,這叫紅步(布)高(升),預祝凈身的人將來走紅運,步步高升。有朝一日,凈身的人發跡了,贖回自己的身上物,那時就要量財索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