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被罵死?三國中那些傳說的死法
一部三國演義,讓我們看到了很多精彩故事,也許真實的歷史中,沒有那么多的橋段,不過,有一些人的死,讓人感覺到了匪夷所思,真可稱之為傳奇。下面,我們就看看那些演義和野史里的傳說死法:
王朗:被罵死
王朗原本是會稽郡太守,后來成為曹操的部下。曹操死后,王朗和華歆一起成為逼宮的大臣首領,所以名聲一直不太好。諸葛亮一出祁山,年已七十六歲的王朗自告奮勇隨同曹真出戰(zhàn),自稱能夠把諸葛亮勸降過來。兩軍對陣,王朗在陣前想要誘降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反唇相譏,王朗急火攻心,倒下馬而死。
為何王朗會被罵死?其一,王朗是三朝老臣,而且又是文人,文人是極其愛面子的,被諸葛亮在大庭廣眾之下當著那么多人尤其是部下的面罵“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情何以堪。其二,當時王朗已經(jīng)是76歲高齡的老人,應該存在一定的冠狀動脈硬化和腦動脈硬化,估計情緒一激動,暴斃馬下也是正常。
夏侯杰:被張飛怒吼嚇死
夏侯杰是曹操的同族侄子,英勇善戰(zhàn),故深受曹操喜愛,征戰(zhàn)時常常帶在身邊。可就當夏侯杰準備要大展拳腳的時候,卻在長坂坡之戰(zhàn)中因張飛一聲怒吼,跌下馬來而死。
按理說,夏侯杰也算名門之后,是見過世面的人,怎會被張飛一個怒吼嚇個魂飛魄散呢。還原當時場景應該是這樣的,夏侯杰的坐騎是“馬二代”,十分膽小,被大黑漢張飛的一個大吼嚇了一跳,受了驚。可憐的夏侯杰因此不慎摔到馬下,由于是后腦勺著地,送“軍區(qū)醫(yī)院”醫(yī)治無效身亡。
劉安之妻:當食物殺煮而死
三國是男人戲。三國中的女人命運往往是悲慘的,其中更有一個女人,若論悲慘,無人可出其右。這個女人就是獵戶劉安的妻子。
當時劉備借宿到獵戶劉安家,劉安沒有找到野味,為了討劉備歡喜,竟然殺妻煮肉給劉備吃。據(jù)說劉備當時吃得很香,后來也知道是劉安之妻之肉,但是并未斥責劉安,相反,還給劉安很高的評價。當然,按劉備習性,他的表現(xiàn)應算正常,他以前就說過“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因此,在這件事情上他連象征性地裝作嘔吐一下都干脆免掉了。
貂蟬:因影子被打而死
貂蟬是三國中一個耳熟能詳?shù)墓娙宋铮菂尾荚诎组T樓斃命之后貂蟬何去何從卻是眾說紛紜。
其中的一個版本是這樣的,說曹操知關羽愛色(曾經(jīng)和曹操爭過女人),為了離間桃園三兄弟,曹操陰險狡詐地將貂蟬送給了劉備。某夜,關羽路過花園,瞧見貂蟬正在賞月,不禁心間一動,世間竟有如此美女。不巧青龍偃月刀落,恰打在貂蟬影子上。貂蟬是何等金貴之人,竟因此香消玉魂,化作一縷青煙飄向月宮。
趙云:被繡花針扎死
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相信中國有不少人都是其“粉絲”。就是這樣一個無敵的英雄人物,據(jù)說竟然死于妻子之手。
相傳,趙云征戰(zhàn)沙場多年,竟無一處傷痕。可就在趙云八十多歲時,一天妻子給他洗澡時看見他一身白皙,說將軍一生在疆場上拼殺竟然沒受過半點傷,并和他開玩笑說,今日妾身就讓將軍見紅,說罷就用繡花針扎了一下趙云。誰知趙云竟血流不止,后來面色慘白,妻子知道不妙連忙用手去堵,但為時已晚。趙云說我在疆場上百戰(zhàn)百勝,沒受過半點傷,沒想到今天竟死在自己最愛的妻子的繡花針下。
呂蒙:被陰魂鎖命
呂蒙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一方面其用卑劣手法誅殺大眾偶像關羽而被人們不齒,另一方面其確有真才實學,“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說的正是此人。
呂蒙的死也頗為蹊蹺。相傳孫權為呂蒙擺酒慶功,賀其誅了心腹大患關羽。酒席正酣,呂蒙突然跳出,披頭散發(fā),連叫數(shù)聲“吾要殺呂賊,吾誓殺呂賊……”倒地而死。眾人皆說關羽陰魂鎖命。
司馬昭:自己笑死
相傳,司馬昭在宴請后主劉禪時問:“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里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國。”郤正(蜀國遺老)知道了這事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后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說完并閉上眼睛,想裝出要哭的樣子。司馬昭于是說:“為何你剛才所說的話,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司馬昭讓劉禪給逗得哈哈大笑,后來氣不順居然給笑死了。因此才有了“司馬昭笑劉禪——樂極生悲”這個諺語。
潘鳳:被秒殺
俗話說,大丈夫當戰(zhàn)死沙場,如果在戰(zhàn)場上被對方敵將秒殺,確實不是一種很體面的死法。
潘鳳是在十八路諸侯對戰(zhàn)華雄時粉墨登場的。當時情況是這樣的,華雄連斬盟軍數(shù)將,氣焰極其囂張。正在盟軍一籌莫展之際。韓馥說:“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不料去不多時,小將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
其實在三國像潘鳳這樣被秒殺的小人物不在少數(shù),他們無私地用自己奇形怪狀匪夷所思的死來換取人們對關羽等諸多名將的崇拜。因此,我們應該向潘鳳之輩致敬,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才讓短短幾十年的三國時代如此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