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上大唐第一豪俠是誰?十步殺一人
真正的李白,并不僅僅是后人所了解的“詩仙”、“酒圣”,他還是一位行達天下的俠客。
李白的俠體現在他的劍,常言道“寶劍配英雄”,李白身為一個俠客,怎么會沒有貼身利刃?“劍,兵中君子者也。”李白正是手握著劍,浪跡江湖,快意恩仇,仰天長嘯,放浪不羈:“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贈張相鎬二首》其二);“倚劍登樓臺,悠悠送春目”(《古詩五十九首倚劍》);“閑過信陵飲,托劍膝前橫”(《俠客行》)。從這些詩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李白,并不是我們心中所想象的那個外表儒雅,朱唇玉面,身飾華服,正襟危坐的懦懦書生。連他自己也說“儒生不及游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行行且游獵篇》)所以他很可能是一個滿臉虬髯,身著短衣,一手提馬韁,一手握寶劍的游俠。
作為一個游俠,不會飲酒是不行的,說實話李白的酒量確實很大,“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襄陽歌》)。他甚至有時為狂飲而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這就恰恰印證了李白是一位真正的豪俠,酒就是他“豪”的最佳體現。為此,他的好友杜甫還曾勸慰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李白和杜甫雖為好友,然而他們在文化積淀方面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要做到一個真正的俠客,內心還要充滿愛,這種愛是對于天地間蒼生的博愛,也就是“俠心”,李白的“俠心”就體現在他的愛國、愛民上。
他曾路見不平,仗劍殺人,他自己也說,“托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當朝揖高義,舉世欽英風。”(《贈從兄襄陽少府皓》):“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結客少年場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行》)。
然而在他看來,真正“俠”的定義并不是僅限于路見不平,仗劍相助,而是應該更廣泛地拯救百姓于水火。所以在李白詩中,可以反復看到“賢思高舉”的渴望。姜尚、管仲、諸葛亮,這些人物原先都是埋沒在社會下層,后來自己的才華和能力為君主所欽佩,故而得到禮敬,且委以安幫大任。
李白一直想跟他們一樣在政治上取得一些成就,他所謂的成就,是他大權在握的形勢下,在國家危難之時(安史之亂)去挽救國家與百姓,然后功成身退,飄然遠隱,游走山林。正如他所說:“譬如云中鳥,一去無蹤跡。”(《俠客行》)
后人稱李白為“詩仙”、“酒圣”,這的確不錯,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人,是生活于當時社會的真實個體,“詩仙”、“酒圣”的稱呼,只是后人的心靈被李白的浪漫詩篇觸動之后,而發出的感慨罷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稱李白為“詩俠”是最恰當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