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因這件事差點被誅殺 結局為何又發生反轉
無權無勢的慈禧是如何獲得咸豐帝寵愛,又是為何被咸豐帝猜忌甚至差點被誅殺的呢?而結局為何又會反轉?慈禧剛進宮時,只是被封為懿貴人,等級很低,當時她父親也只是個四品的道員,后來因犯事,被咸豐帝革職查辦,隨之一命嗚呼。
熟悉后宮史的人應該知道,女人若想在宮里混出頭,得要靠有錢能打點,娘家有勢力,但這兩點慈禧都沒有。可是從她17歲入宮到27歲登上權利巔峰,僅僅只用了10年,那她究竟憑什么得到咸豐帝的恩寵,又是如何步步上位,熟知朝政的呢?
根據一些清宮回憶錄里面的記載,說是慈禧晚年的時候曾對身邊人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很漂亮,很多宮人因此妒忌她。難道慈禧當年得寵,是因為她的貌美嗎?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慈禧的照片,大多是她六十歲左右的樣子了,至于年輕時的她,誰也說不準,以至于后人很多都以為她的那些話是自夸,不足信。
但后來的發現卻證明她并沒有,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以下照片,很多人都不會覺得美感,更別說將里面的人物和精選聯系起來,但這真真確確是清代選秀時的照片。
清宮規定,秀女要求要在十三歲到十七歲之間,而且要體態均勻,沒有缺陷,慈禧入宮那年剛好十七歲,放下那一個個長得磕磣的不說,可愛的那批都還沒有發育,用句現代的話來說,慈禧就像后宮雜亂草叢中的一股清流。所以當她略施小計,年少風流的咸豐帝見到她時,便被這朵雜亂草叢中的花吸引了,當即封她為蘭貴人。
可能你又有疑問,選秀不是皇帝選的么?怎么一開始咸豐帝沒有注意到她,其實,這些都是近年來的清宮劇害人,真實的情況是,清宮選秀的秀女們首先要經過戶部的初選,這時候出于紅顏禍水、禍國殃民的考慮,絕頂漂亮的女人通常不會受到青睞,而后宮選則一般由太后甄選,太后作為過來人自然知道選秀樣貌為次,更看中的是高貴的血統和顯赫的門第,而像慈禧這樣的小官宦子弟,自然入不了太后的眼,隨便給個貴人,就是了。
被咸豐帝寵幸后,慈禧很快知道要想立足后宮,除了皇帝的寵愛,還需要一個皇嗣。所以在兩年未孕又求醫不得的時候,她又想出一計。
雖然當時慈禧正寵,被封為懿嬪,但清朝妃子不能直接召見太醫,只能通過皇后代傳,但這樣又容易授人以柄,所以一日,慈禧襯著咸豐帝心情大好,裝作病痛的樣子,借皇帝之口傳喚了太醫,并借此機會傾盡兩年來咸豐帝賞賜的珍寶重金收買太醫。后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慈禧生下皇長子載淳。
由此可見,年輕時的慈禧不僅聰慧多謀,還敢賭。
但年輕的慈禧又是怎么走上政權之路呢?這卻是由當時的時局和咸豐帝的表現造成的,當年太平天國風起云涌,英法聯軍步步逼進,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咸豐帝卻選擇以喝酒看戲沉迷女色來麻痹自己,自此奏折堆積如山,有些緊急的奏折需要批閱,而咸豐帝不愿意看也不愿意去批,這個時候,慈禧的另一個優勢便顯現出來了,慈禧不僅會讀寫,還會滿漢雙語,這在后宮嬪妃里,獨一無二。
起初慈禧只是幫助咸豐帝整理奏折,后來有加急奏折就由咸豐帝口授,讓慈禧代筆,這和傳統的皇帝批閱奏折還不一樣。
正是這個時候,慈禧懂得了如何裁決國家大事,怎么處理臣臣關系,政治能力由此而來,同時,也萌發了她對皇權的貪戀。
但之后的一件事,卻讓咸豐帝對她心生戒備,甚至動了殺心。
拒《崇陵傳信錄》記載,英法聯軍攻陷天津這天,咸豐帝和眾妃嬪正在圓明園小聚,消息傳來,四下嬪妃包括皇后(慈安)在內抱團痛哭,唯有慈禧沒有哭哭啼啼,她淡定自若,甚至思考應對之策。
正是這點,讓咸豐帝覺得她有干政的野心,母強子弱的歷史悲劇太多,他不得不為兒子考慮,掃清障礙,所以,在他臨死前,有要效仿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想法。
但后來咸豐帝并未這么做,不僅如此,在臨死前還給予她更多權力,究其原因,也是出于咸豐帝的另一個擔憂。
歷史上外戚干政的不少,到權臣篡奪皇位的歷史教訓也不少,思前想后,這才有了八大托孤大臣、兩位太后相互制衡的局面。
但讓咸豐帝沒想到的是,本以為這是個萬全之策,卻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便不復存在,也是以此,慈禧登上權力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