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覆滅的七大征兆 多爾袞算命
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王朝都會順應“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么一個規律,逐漸的退出歷史的舞臺,一個新的替代會出現,但是在這些王朝滅亡之前,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征兆,不過話說回來,這其實就是一個社會預測,其實并沒有什么神秘可言。
征兆一:多爾袞算命
當年,多爾袞護送年僅六歲的順治皇帝福臨進入北京。走到京郊的青龍橋時,遇到一位算命的老瞎子,只見他卦攤上掛著一幅對聯,“眼瞎能明古往今來事,手殘善斷癡男怨女情”。于是便上前問到:“聽說關外的軍隊打進來了,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坐天下?”“能坐天下”,算命的瞎子不假思索的就回答到。多爾袞暗自竊喜,又問道:“那能坐多久?”這回瞎子沒直接回答,而是說了句讓多爾袞又驚又喜的話,“得之于攝政王,失之于攝政王;得之于孤兒寡母,失之于孤兒寡母。”
得之者,攝政王,就是多爾袞;孤兒寡母,就是孝莊及其子福臨,也就是順治帝。失之者,攝政王,就是宣統皇帝溥儀的父親載灃;孤兒寡母,就是隆裕太后及宣統皇帝溥儀。前者,清軍入關改朝換代的事情,瞎子雖然看不見但是聽得到,說出來不足為奇,但是后者所言就似乎有先見之明了。
征兆二:順治問國運
當年順治稱帝時,蒙古高僧哲布尊丹巴前來祝賀,于是順治就順便問了下大清朝的國運,高僧回答到:“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
十帝剛好就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九帝囚,剛好指的是光緒被囚禁于瀛臺;一帝在幽州,指的是宣統在幽州北當滿洲國皇帝。如果此語真的是這位高僧所言,那就當真是神奇了。
征兆三:北京城門的對應
又有人說了,元明清三個朝代滅亡的年號,剛好對應了北京的三個城門名。
元朝亡于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剛好對應了正陽門;明朝亡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對應了崇文門;清朝亡于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對應了宣武門。
征兆四:張之洞的感慨
1909年8月的某一天夜晚,晚清重臣張之洞病寢,當時的攝政王載灃前來探望,安慰他說,“中堂公忠體國,有名望,好好保養。”載灃走后,張之洞對陳寶琛說:“國運盡矣!”兩年后,國運果終。
征兆五:李鴻章辦洋務
李鴻章曾經感嘆:“我辦了一輩子的洋務,都是紙糊的房子,是用來嚇唬人的。看上去很強大,可實際一遇到風雨,就會到處漏雨,連拆東墻補西墻的機會都沒有,傾覆之勢不可挽救。”
征兆六:曾國藩幕僚的預言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曾經跟曾國藩聊天時說到:“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后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他預言,不出五十年,大清王朝就會出現根本性的顛覆,割據分裂的局勢。果不其然,四十四年后,武昌革命爆發,大清朝土崩瓦解。
征兆七:陜西民謠
在辛亥革命發生之前就曾經流傳一首陜西的民謠,“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兩年半。”確實,1908年10月21日,光緒死,第二天,慈禧死。按照其生前遺愿,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入繼大統,載灃為攝政王監國,改元宣統。到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2月12日,溥儀宣布正式退位,正好剛好只有兩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