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革激怒了誰 地主出身的起義軍首領占71%
“蒼天!你已將天命授予我,但為什么不替我消滅反賊!如果是我有大錯,就請用雷電擊死我吧!”
如此哀號的人是西漢末年的王莽,在四周義軍紛起、逼近國都時,他不知道該如何挽救自己的命運,只好率領群臣來到長安南郊,舉行祭天大典,痛哭流涕地敘述自己做皇帝的委屈。
王莽不是篡奪西漢王朝政權的亂臣賊子嗎?他有什么可委屈的?其實,王莽真可以算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好人了,只是這個好人搞砸了事情,親手毀滅了西漢王朝。
王莽早年喪父,好強的母親節衣縮食,把他送到名儒陳參門下學習。王莽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勤奮地鉆研儒學。在圣賢之道的熏陶下,他立下宏誓大愿,要以古人為榜樣,匡扶時世,做一個錯誤世界里正確的人。至于什么是錯誤,什么是正確,以古書為準。
于是,他對母親盡孝,對長兄的遺腹子視如己出;他為人慷慨,經常周濟別人;他恪守古禮,路上遇到年紀比自己大的人,一定要退避三舍,躬身等長者走過,才直起身子;每次去見師長,他都鄭重其事地沐浴,然后穿戴整齊,帶上禮品王莽周圍的人無不夸贊這個懂事的孩子。老師和同學們也一致認為,王莽是“克己復禮”的模范人物。
在前面第四篇我們曾經說過,漢朝是名門望族壟斷仕途的時代,王莽要當官,也不得不走這條門路。經伯父王鳳的極力推薦,王莽漸漸步入政壇,并且給官場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他精通典籍,學問出眾,清廉自守,一塵不染。王莽對任何人都是和和氣氣,謙恭有禮。別人處理政務難免摻雜私心,王莽卻不偏不倚,處事公道。
王莽逐漸聲名鵲起,公元前8年,漢成帝封德高望重的王莽為大司馬,王莽開始獨掌朝綱。
發跡后的王莽并沒有顯露出一點驕橫之氣,相反,他更加謙恭謹慎,經常把家財拿出來分給下屬和窮人,廣泛聽取意見,招有賢德的人做官。他希望以身作則,扭轉社會奢侈的風氣。他上下班乘坐的馬車、穿的衣服,都儉樸得不能再儉樸。有一次,大臣們去他府上探視,王莽的夫人到門外迎接,竟被眾人當成仆人,因為她穿的是粗布衣衫。
王莽的政策方針完全遵循儒家理論,他不搞裙帶關系,不封王氏子孫,而是尊崇皇族。他平反了一批冤假錯案,解放了一批皇族后裔,此舉一下子贏得了皇族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