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的疑兵之計是給誰設的?是給司馬懿設的嗎
四出祁山,孔明本來已經大獲全勝,司馬懿用了一個反間計,后主劉禪相信讒言,下詔命令孔明班師,孔明接受詔書以后,仰天長嘆道:“主上年幼,身邊必有奸臣。我正要建立大功,為什么讓我還朝?我如果不回,便是輕視幼主;若是奉命退兵,日后再也難以得到這樣的好機會了?!苯S問:“如果大軍撤退,司馬懿乘勢追殺上來,該怎么辦才好?”孔明說:“我們這次撤軍,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這座大營。假設說營內只有一千士兵,卻要掘兩千人的灶;今天要是掘了三千人的灶,明日就掘四千人的。每天退軍,都要添灶之后再出發。”楊儀問:“當年孫臏擒龐涓,用添兵減灶的辦法,現在丞相退兵,為什么要增灶?”孔明說:“司馬懿善于用兵,他知道我們撤退,必然追趕,可他又必然會懷疑我們有埋伏,一定會在舊的軍營內數一數灶的多少,看到咱們每天增灶,又不知道兵到底是退還是沒退,便存有疑懼,不敢追趕,我們便不會因退兵而遭受損失了?!庇谑莻髁钔吮?/p>
司馬懿估計到他的反間計已經奏效,只等蜀兵撤退時便要追殺。正當他躊躇滿志時,忽然得到報告,說蜀軍大營已經空虛,人馬都已撤去。
馬司懿因為知道孔明足智多謀,不敢輕易追趕,親自率了百余名騎衛前來蜀軍營地察看,教軍士數數灶的數目,便回到自己的營寨中去了,第二天又教士兵趕到那個營內再一次查點灶數,士卒回來報告說:“這營內灶的數目,比原來又多了一分。”司馬懿對眾位將領說:“我猜到孔明足智多謀,現在果然添兵增灶,我若追趕他們,必然中了他們的計;不如暫且退軍,再作更好的打算?!庇谑撬貛煵辉僮汾s。
孔明沒有損失一兵一卒,望成都從容進發。后來當地居民前來報告司馬懿說,孔明退兵之時,并沒見添兵,只見增灶。司馬懿仰天長嘆道:“孔明仿效虞詡的辦法,瞞過我了,我的謀略還是不如他呀!”也率領大軍返回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