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是怎樣過奢侈浪費的生活的
武則天的奢侈浪費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武則天》書里卻根據高宗說過的“天后我之匹敵,常著七破間裙,豈不知更有靡麗服飾,務遵節儉也”幾句話(《舊唐書》卷五《高宗紀》永隆二年正月),斷言“武后重節儉”。《新唐書》卷七六《則天武皇后傳》說“太后雖春秋高,善自涂澤,雖左右不覺其衰”,明明是講老來還愛打扮,《武則天》書里卻譽之為“好整潔”。高宗咸亨三年(672)造龍門大盧舍那像,武則天“助脂粉錢二萬貫”(《金石萃編》卷七三《奉天寺像龕記》),《武則天》書里認為是“留下唐代藝術的雄偉作品,是值得贊賞的”。
只有對后來的造“明堂”、“天堂”,作夾纻大像,鑄“天樞”、“九州鼎”之類,才承認是“過分奢侈浮夸的事”,是“很難掩蓋”的“缺點”,但仍補了一句“要說這是封建文化的豪華版也未嘗不可以”。其實造大盧舍那像和作夾纻大像在性質上有什么區別?不錯,今天還在龍門的大盧舍那像是寶貴的歷史文物藝術遺產(如果夾纻大像、天樞、九州鼎等留下來同樣是寶貴的歷史文物藝術遺產),但這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在贊美嘆賞的同時決不能忘掉勞動人民為此付出的巨大代價。
在這里,我看應該引用《南齊書》卷五三《虞愿傳》里的一段話:“〔宋明〕帝以故宅起湘宮寺,費極奢侈,……愿在側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賣兒貼婦錢,佛若有知,當悲哭哀愍,罪高佛圖,有何功德!’”用虞愿這段話來譴責武則天,是同樣確當的。
武則天是愛好文學藝術的。她會做詩,傳世的《升仙太子碑》如果真是她手書而非代筆,從書法來講也是夠水平的。她所寵信的上官婉兒也是個女詩人。但《武則天》書里說她倆“對于唐代文化的高漲大有貢獻”,則未免夸張得太過分。當時武則天“以〔張〕易之為奉宸令,引辭人閻朝隱、薛稷、員半千并為奉宸供奉,每因宴集,則令嘲戲公卿以為笑樂。若內殿曲宴,則二張、諸武侍坐,樗蒲笑謔,賜與無算。
時諛佞者奏云,昌宗是王子晉后身,乃令被羽衣,吹簫,乘木鶴,奏樂于庭,如子晉乘空,辭人皆賦詩以美之,崔融為其絕唱”(《舊唐書》二張傳)。看來和陳后主以江總、孔范等為“狎客”,使張貴妃、龔孔二貴嬪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答,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詞,被以新聲”的把戲差不多(《陳書》卷七《張貴妃傳》、卷二七《江總傳》)。武則天和上官婉兒的詩篇,《全唐詩》里收輯了一些,像前面所引《石淙》詩之類的“圣制”,就實在并不見得高明。
憑這點宮廷文學就能“對于唐代文化的高漲大有貢獻”,實在叫人不好信服。上官婉兒被劇本寫成十分純結、十分正面的人物。試看兩《唐書》的后妃傳,就不對了,她只是個會結黨營私玩弄陰謀的女人,尤其是中宗李顯即位,她封為昭容(二等妃嬪)以后。她和中宗的皇后韋氏以及武三思等掌權者勾結在一起,中宗的太子李重俊(不是韋后生的)受不了壓迫,發動宮廷政變,也要殺她但沒有成功。
到中宗去世,她草遺詔,起用中宗的弟弟相王李旦輔政,這是她想腳踏兩只船。接著李旦的兒子李隆基發動政變,殺死韋后,上官昭容也被抓了起來,她拿出遺詔的草稿來,想討好李旦希圖免死,后來成為唐玄宗的李隆基不受她蒙騙,堅決把她殺掉。
至于事后“玄宗令收其詩筆,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為之序”,不過是不以人廢言的意思,不能像《武則天》書里所說“殺得冤枉”,玄宗“自己也很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