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眼中的“完美政治家”和珅是什么樣的?
盡管英國人對和珅的評價不錯,但在整個交涉過程中,和珅并沒有做出任何讓步。這位“完美的政治家”盡管成為全球首貪,但始終堅持了最為正確的政治方向———那就是對外夷說“不”,直到不管用為止。
43歲的中國首相和珅,在熱河再度會見56歲的英國特使馬戛爾尼(GeorgeMacartney)。參與會見的,還有馬戛爾尼的副使斯當東(GeorgeLeonardStaunton),以及斯當東那位能說流利漢語的12歲的獨生子托馬斯(GeorgeThomasStaunton)。
這是1793年9月11日,和珅與馬戛爾尼的第二次見面。
上一次的會面,雙方并不愉快。因為中英雙方在英國特使覲見乾隆皇帝時是否行三跪九叩大禮,發生爭執,和珅對馬戛爾尼相當冷淡。而這次,和珅的態度十分“坦白和藹”,客套寒暄之后,和珅問了許多關于歐洲、尤其是英國情況的問題,雙方相談甚歡。
斯當東負責撰寫英國官方記錄,由此留下了西方對于和珅的最早記錄。
他寫道:“和中堂(Ho-choong-taung)的見解相當尖銳深刻,擁有完美的政治家的品質。他的飛躍上升,固然是由于皇帝的特別提拔,這種情況在許多帝國是相同的;但他同時也要得到當朝有勢力的統治階層的一致贊許才能長期保得住這個崇高的職位。”
這種對和珅的高度評價,似乎從上一次見面就已經占據了英國人的頭腦。斯當東記載說:
在(熱河)皇宮里面,和中堂只占據一個很小的屋子。無論多么掌權的大臣,他在唯我獨尊的皇帝面前,就變成一個渺不足道的小人物了。在這樣廣闊壯麗的行宮里面,他只占據著一間小屋子。和中堂是一位韃靼人,據說出身低微,二十年前只是皇帝的侍衛之一。皇帝見他相貌不凡,后來又試出他才具過人,于是不次提拔擢至首相。他是皇帝唯一寵信的人,掌握著統治全國的實權。
出身如此低微,而很快擢升到這樣高位,這在等級分明講究班次的國家看來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這只有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才辦得到:一是君主可以任意升降百官,不受任何限制;一是在動亂時代,出色的人可以脫穎而出。在第一種情形下,過去的歷史經常出現皇帝把大權委給一個寵信大臣,自己一心貪圖安逸享樂。但中國現在的皇帝卻不是如此。一切國家大事都在他掌握之中,他只是分權給大臣,而不是把國家大權整個委托給大臣。
斯當東的記錄中并沒有提及,英國人帶給乾隆皇帝的禮物中,有一面透鏡,他們給和珅等高級官員表演了如何用透鏡去熔化中國的錢幣。和珅則把它當作了打火機,來點他的煙斗,還問英國人:“是否可以用這透鏡去火攻敵方的城市?陰天時它們如何起作用?”一個冒失的太監伸出手指被燒痛了,匆忙把手縮了回來,這引起了哄堂大笑。對于這只特殊打火機,乾隆皇帝觀察了不到兩分鐘,臨走時冒出這么一句話:“這些東西只配給孩子玩。”隨團的英國科學家感到失望:“中國人的某些思想對一位歐洲科學家來說是種侮辱。”(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
盡管英國人對和珅的評價不錯,但在整個交涉過程中,和珅并沒有做出任何讓步。這位“完美的政治家”盡管成為全球首貪,但始終堅持了最為正確的政治方向———那就是對外夷說“不”,直到不管用為止。至于國運,從來不是天朝特色的“完美政治家”所需要真正去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