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 <thead id="xjztt"></thead>
    <label id="xjztt"></label>

      <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span id="xjztt"></span>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歷史上的高考 唐代科舉不僅看成績 還要有人推薦

      2016-11-24 14:05:5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 古代科舉考試更像“高考+公考” 提到“高考”,好像是近現(xiàn)代人們的專屬。其實,中國古代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也是一種“高考”,只不過和學

      古代科舉考試更像“高考+公考”

      提到“高考”,好像是近現(xiàn)代人們的專屬。其實,中國古代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也是一種“高考”,只不過和學歷、官職相掛鉤的科舉考試更像是現(xiàn)在“高考+公考”的合體。

      以科舉制度為主體的中國官吏選拔體系中,考試是最基礎的一環(huán)。通過科舉考試,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都是幸運兒,郁郁不得志或范進中舉式的悲劇人物也比比皆是。有寒窗苦讀的痛苦、有層層考試的無奈、有進京趕考的艱辛,可古人們依然對科舉考試抱有美好的期待。

      隋煬帝之前,是沒有“考試”一說的,那時實行九品中正制,選賢任能主要靠內(nèi)推,大家靠“拼爹”和“拼關系”去當官。公元602年,隋煬帝設立進士科,通過考試選拔人才,這是考試興起的源頭,雖然讓現(xiàn)在學生深惡痛絕,但在當時卻為知識分子打開了一扇晉升之門。

      與現(xiàn)在的人們需要經(jīng)歷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學習階段相似,古人們也要通過學校學習。古代的學校分大眾化的私塾、高端點的書院,還有光聽名字就知道很高大上的國子監(jiān)。經(jīng)歷漫漫求學路后,還有更漫長的考試路在等著古人們。先說國子監(jiān)的學生,他們被叫做監(jiān)生,在有的朝代,比如明朝前期,監(jiān)生們可以直接做官。不過更多時候,他們還是得先考試,不過他們可以直接從鄉(xiāng)試開始考,相當于保送了一級。普通學生則必須從最低級開始考。童試、縣試、府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光聽到這些名字,也是醉了!幸運兒通過層層考試會經(jīng)歷秀才、舉人、進士及狀元、榜眼或探花的身份之變,這些考試也為他們打開了晉升渠道,一舉成名、為官為宦、光宗耀祖,那都不叫事兒了!

      唐代前期,考試不僅要看成績,還規(guī)定要有名人推薦,所以進京趕考的考生們還要拜碼頭找靠山,以期被人慧眼識珠。在古代,科舉考試錄取的人數(shù)比現(xiàn)在高考要少得多。比如宋神宗時,參考的有10萬,錄取的只有三四百人,所以科考出身的人少,一般都會得到重用。

      清朝興起近代高考

      若說科舉制度是古代“高考”的模型,近代高考則始于清朝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時期,當時的洋務派代表李鴻章、左宗棠提出“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不僅開辦了各種兵工廠,還開辦了各種學堂,比如:京師大學堂、北洋大學。同時學習西方的科舉考試方式,為近代高考奠定了雛形。1904年,清政府在張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頒行了《奏定學堂章程》,1905年9月2日,科舉考試制度壽終正寢,從此中國現(xiàn)代教育登上了歷史舞臺。

      統(tǒng)考統(tǒng)招是現(xiàn)在人們對高考的印象。其實,在1949年之前,中國各所大學招生考試的時間是由學校決定,并不是同時舉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力和時間安排去不同的大學進行多次高考。

      新中國招生制度

      1952年,新中國建立起全國統(tǒng)一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統(tǒng)一高考招生是為了能更好地顯示出公平,也適應了當時國家快速選拔人才的需要。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時大學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復高考期間,進入大學讀書的多是基于推薦制的工農(nóng)兵學員,他們有一個極具時代特色的名字——“工農(nóng)兵大學生”。

      高考恢復初期免費上學分配就業(yè)

      1977年,鄧小平主持恢復高考。那一年的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zhuǎn)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正式恢復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制度。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guī)定在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tǒng)所屬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實行面向農(nóng)村或農(nóng)場、牧場、礦區(qū)、油田等艱苦行業(yè)的定向招生。這也就意味著“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包分配”政策的實行。

      1985年,教育部規(guī)定:可以從參加統(tǒng)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shù)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并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軌,民辦大學開始興起,學費年增長幅度達到了30%,甚至50%。

      1999年,對于許多考生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擴招、實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報志愿。

      1999年,教育部出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從那一年起,我國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高校擴招,短短五六年中,大學招生擴大了將近3倍,“大眾化教育”逐漸取代“精英教育”。

      2000年,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范專業(yè)也實行收費,招生并軌改革完成。

      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未婚,年齡一般不超過25周歲”的限制,報考普通高校年齡、婚否不限。

      2012年4月,教育部發(fā)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今后公辦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規(guī)模將保持穩(wěn)定,長達13年的高校大規(guī)模擴招運動走到終點。

      2013年,新課改方案按照普通高中畢業(yè)生和中職畢業(yè)生兩類,設置相應的考試科目。從此,高考有了“春季”和“夏季”之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欧美在线观看综合国产|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色欲天天婬色婬香视频综合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亚洲综合图片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五月 | 欧美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九七|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麻豆|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五月婷婷综合免费|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五月激情综合网|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