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于智囊中行說 史上第一個有嚴重危害的漢奸
中行說(Zhōngháng Yuè)西漢文帝時人,原為宮廷太監,后因陪送公主到匈奴和親而對漢王朝懷恨在心,轉而投靠匈奴,成為單于的重要謀臣。
當時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病死,其子稽粥立,號老上單于。漢文帝鑒于國內不穩,各路諸侯對帝位虎視眈眈,且國力尚未恢復,無力與強大的匈奴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只好繼續與匈奴和親,文帝下令送宗室女去匈奴,并讓太監燕地人中行說作為陪同侍臣一起去。 中行說不肯去,被漢廷強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對漢文帝說:“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會威脅漢國。”文帝只當他在說氣話,也不以為意。沒想到中行說一到了匈奴,果然就立刻歸降,并深受老上單于歡喜、寵信。中行說竭力勸說匈奴不要太看中漢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對自己食物、器械、風俗的自信心,還教給匈奴人記數方法,從此這些蠻族才知道算數。在中行說的鼓動下,老上單于在給文帝回書中口氣傲慢,對漢朝使臣也威逼利誘,動不動就索要錢物金銀,不給就威脅秋熟后大發兵馬入漢境中踐踏。
中行說到匈奴后極力破壞漢匈和親,不斷為匈奴出謀劃策,策動襲擊漢朝邊郡和發起戰爭等,因此被稱作歷史上第一個漢奸。漢武帝14年匈奴入侵以后,匈奴屢犯漢境,但中行說卻生病死了。在死之前中行說建議匈奴對漢軍搞細菌戰。因為他發現一些池塘有病死的馬,羊之后,而這些池塘里的水就開始有“毒”。士兵食用之后,會中“毒”,輕則拉肚子,重則死亡。所以他建議匈奴軍隊,把一些病死的牲畜在經過匈奴巫師詛咒后,埋到漢軍進軍路線的一些水源上游,漢軍食用后,確實有許多人出象中毒癥狀。后來漢軍識破了匈奴人的奸計,對中行說發動的細菌戰有所防備;但若干年后,漢武帝的愛將霍去病,據說就是食用了這種水源里的水,生病死了。這也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細菌戰。
投匈成王
這以后不久,冒頓死去,他兒子稽粥當了君王,叫做老上單于。
老上稽粥單于剛剛繼位,孝文皇帝又派遣皇族女公主去做單于的閼氏,讓宦官燕國人中行說去當公主的輔佐者。中行說不愿去,漢朝強迫他。他說:“一定讓我去,我將成為漢朝的禍患。”中行說到達后,就投降了單于,單于特別寵信他。
最初,匈奴喜歡漢朝的繒絮和食物,中行說說:“匈奴的人口總數,抵不上漢朝的一個郡,然而所以強大的原因,就在于衣食與漢人不同,不必依賴漢朝。如今單于若改變原有風俗而喜歡漢朝的衣物食品,漢朝給的東西不超過其總數的十分之二,那么匈奴就會完全歸屬于漢朝了。希望把從漢朝得到的繒絮做成衣褲,穿上它在雜草棘叢中騎馬奔馳,讓衣褲破裂損壞,以此顯示漢朝的繒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襖堅固完美。把從漢朝得來的食物都丟掉,以此顯示它們不如匈奴的乳汁和乳制品方便味美。”于是中行說教單于身邊的人們分條記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記錄他們的人口和牲畜的數目。
傲慢對漢
漢朝送給單于的書信,寫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開頭文詞是“皇帝恭敬地問候匈奴大單于平安”,及寫上所送的東西和要說的話。中行說就讓單于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寫信送給漢朝皇帝,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長加寬加大,把開頭語說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單于恭敬地問候漢朝皇帝平安。”再寫上所送東西和要說的話語。
(一個國家在外交中的地位是和本國國力分不開的,匈奴之所以能這樣傲慢,是因為這時匈奴的國力還強盛,漢朝還未從秦末戰亂中恢復過來。)
風俗差異
漢朝使者中有人說:“匈奴風俗輕視老年人。”中行說詰難漢朝使者說:“漢朝風俗,凡有當兵被派去戍守疆土將要出發的,他們的老年父母難道有不省下來暖和的衣物和肥美食品,把它們送給出行者吃穿的嗎?”漢朝使者說:“是這樣。”中行說說:“匈奴人都明確戰爭是重要的事,那些年老體弱的人不能打仗,所以把那些肥美的食品給壯健的人吃喝,這是為了保衛自己,這樣,父親兒子才能長久地相互保護,怎么可以說匈奴人輕視老年人呢?”
漢朝使者說:“匈奴人父子竟然同在一個氈房睡覺。父親死后,兒子竟以后母做妻子。兄弟死后,活著的兄弟把死者的妻子都娶做自己的妻子。沒有帽子和衣帶等服飾,缺少朝廷禮節。”中行說說:“匈奴的風俗,人人吃牲畜的肉,喝它們的乳汁,用它們的皮做衣服穿;牲畜吃草喝水,隨著時序的推移而轉換地點。所以他們在急迫之時,就人人練習騎馬射箭的本領,在時勢寬松的時候,人們都歡樂無事,他們受到的約束很少,容易做到。君臣關系簡單,一個國家的政治事務,就像一個人的身體一樣,父子和兄弟死了,活著的娶他們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這是懼怕種族的消失。所以匈奴雖然倫常混亂,但卻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孫。如今中國人雖然佯裝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親屬關系卻越來越疏遠,而且相互殘殺,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于這類緣故造成的。況且禮義的弊端,使君王臣民之間產生怨恨,而且極力修造宮室房屋,必然使民力耗盡。努力耕田種桑而求得衣食滿足,修筑城郭以保衛自己,所以百姓在急迫時不去練習攻戰本領,在寬松時卻又被勞作搞得很疲憊。唉!生活在土石房屋里的漢人啊,姑且不要多說話,喋喋不休,竊竊私語,戴上帽子,難道還有什么了不起嗎?”
(從這點可以看出,這時的漢朝對匈奴其實了解并不深,可以說是用中國的眼光去套用匈奴。而太史公司馬遷能對匈奴人的風俗習慣秉筆直書,而不是歪曲或妖魔化,實是難能可貴。)
自此之后,漢朝使者有想辯論的,中行說就說:“漢朝使者不要多說話,只想著漢朝輸送給匈奴的繒絮米蘗,一定要使其數量足,質量好就行了,何必要說話呢!而且供給匈奴的東西一定要齊全美好,如果不齊全,粗劣,那么等到莊稼成熟時,匈奴就要騎著馬奔馳踐踏你們成熟待收的莊稼。”中行說日夜教導單于等待有利的進攻時機和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