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惠帝劉盈在位短短7年造就了哪些豐功偉績?
漢惠帝統治的7年,是西漢王朝更加鞏固的時期。
為了恢復、發展經濟,惠帝大力推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政策。即位伊始,他就下詔減租,復“十五稅一”。由于平定異姓王、抗擊匈奴需要大量經費,高祖曾加征田租。到惠帝時,異姓王基本削平,匈奴也重結和親,便重新恢復十五稅一。這對農民來說多少減輕了一些負擔。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惠帝又下詔“舉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對努力耕田者免除徭役,鼓勵農民耕田。同時還減免刑罰,“省法令妨吏民者”,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到公元前189年,惠帝為使人口迅速發展,又下詔:“女子年15以上至30不嫁,五算。”漢代規定:15歲以上的成年人都要交人口稅,每人是120錢,為一算,稱為“算賦”。惠帝這時規定女子15歲以上到30歲不嫁,交人口稅五算,實際就是強制女子到15歲時就要結婚生育。這對發展人口和恢復經濟起了很大作用。此外,惠帝還下令“馳商賈之律”,廢除西漢初年對商賈采取的抑制政策,放寬對商賈的限制。
惠帝在思想、文化政策方面也做了較大調整。當時,不僅黃老思想已取代秦的法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據主導地位,而且對各種思想也開始解禁。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惠帝廢除“挾書律”。“挾書律”原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書”頒布的一條法令,法令規定除博士官掌管外,私藏書冊者均處以族刑。初由于“漢承秦制”,這項法令仍然被繼續推行。惠帝明令廢除了這項法令,從而使得思想文化的發展擺脫了一定限制,民間藏書紛紛出現,特別是秦代受到壓制的儒家思想又重新抬頭,為以后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奠定了基礎。
在外交上,漢惠帝效法高祖,在惠帝三年,以漢宗室之女為公主,繼續與匈奴冒頓單于和親。
此外,惠帝在位期間還有一件事情值得稱道,這就是長安城的修建。高祖采納婁敬建議定都長安后,在長安開始修筑宮殿,建造了長樂宮和未央宮,但沒有修筑城墻。為了更使長安像一個國都,以表明西漢王朝的強盛,也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封建王朝的中央機構,惠帝開始大規模地修筑長安周圍的城墻。這項工程從惠帝元年開始動工,到惠帝五年完成,先后進行了五次修筑。其中有兩次比較大的修筑,一次征發了14.6萬人,一次征發了14.5萬人。長安城建成后,周圍有65里(實測為25100米),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只有歐洲的羅馬城可與它媲美。
長安城四面有12座城門,每面有三座,其中以宣平門最為重要,是當時出入最頻繁的城門。而每個城門又都三個門道:左道為出,右道為入,中間是“馳道”,專供皇帝使用。在城墻修筑完工后,第二年又在城中修建了“西市”,并對秦時最大的糧倉——“敖倉”進行了改建。可以說,漢長安城的規模在惠帝時已經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