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征服朝鮮半島的戰將 因反對權臣被殺
說起毋丘儉,在三國中的名氣并不是很大,不過若要提起中國第一個征服朝鮮半島的將軍,大家可能會有興趣了。
這位將軍就是毋丘儉。
公元238年,遼東的公孫淵戰敗后,所屬的地盤都落入了魏國手中。而魏國當時正忙于與吳、蜀兩國的爭斗,內政方面司馬家族與曹家也斗得正歡,根本就無暇回顧東邊的事情。
于是朝鮮半島上的東川王便打起中原地區的主意,想趁機占點小便宜,他們先是攻下遼東的幾個小城,更是覺得自己很厲害,天下無敵了。于是更不把魏國放在眼里了。
這一時間里魏國確實不能拿這高句麗怎么樣,但隨著與吳蜀兩國戰爭結束后,魏國便開始考慮秋后算賬,治一治這個不聽話又愛搗亂的小兄弟了。
于是派毋丘儉東征,以報高句麗入侵之仇。
公元246年,毋丘儉帶領魏軍步騎萬人,與高句麗的部隊在今天的通化市江口村附近展開對壘。結果魏軍大勝。朝鮮方面的東川王除了率領少數殘兵逃回丸都城,其余盡被魏軍殲滅。
獲勝后的毋丘儉并沒有罷休,他率領部隊一路追趕并圍困了丸都城,不久毋丘儉成功破城,據《三國志》所載,破城后魏兵對“屠丸都”,采取了燒光殺光的策略。
網友們可以看出,這一次雖然占領了高句麗的首都,但并未深入朝鮮半島。
不久,毋丘儉再征高句麗,這一次東川王一路向東逃跑,跑到了今天朝鮮咸北會寧所處。毋丘儉一路追殺。東川王最終在逃亡中抑郁死去。
據相關史料記載,毋丘儉這次東征,是中原王朝對東北地區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征討,魏之勢力遠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原屬高句麗統轄的朝鮮半島嶺東和穢貊地區,也歸入了樂浪、帶方二郡,高句麗也開始了向中國進貢,成了附屬國。
不過毋丘儉這個對民族和國家有巨大貢獻的人物,他的下場卻并不好。最終他死在了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手上。
其原因就是因為他介入了魏國司馬家族和曹氏的內部斗爭之中。
話說公元254年的時候權臣司馬師把少帝曹芳給廢了,改立另一少帝曹髦,毋丘儉不服氣,便約了文欽,與安豐護軍鄭翼、廬江護軍呂宣、廬江太守張休、淮南太守丁尊、督守合肥護軍正休等人,舉起維護魏朝、申討司馬師的義旗。
對于這段歷史,三國志的描寫是說毋丘儉是叛賊,這個如果站在曹氏的角度來考慮這樣寫歷史是不適合的。
毋丘儉等人還向少帝曹髦寫了一張表。這一張表,便是他們的檄文,他們列舉了司馬師十一項大罪,其中包括廢了舊少帝曹芳,對新少帝曹髦不肯上朝等等。
但是一介武夫毋丘儉哪里是政治專家司馬師的對手。
司馬師先是擊敗了文欽,然而來追討毋丘儉。
毋丘儉一看大勢已去,便慌忙棄城逃跑。這一逃,全軍都不可收拾了。他毋丘儉本人在走到慎縣以后,怕被司馬師的追兵發現,便躲在河邊的草叢里,結果被一個叫張屬的老百姓給射死了。
更慘的是此役過后,毋丘氏與文氏兩家的人,凡是沒有逃跑出來的,全部都被司馬師給屠殺了。甚至母族、妻族的人也都一起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