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墻 成功讓一個小混混逆襲成為皇帝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個小混混逆襲的故事,在這個吊炸天的勵志逆襲故事里,有個重要的道具,就是那一座城墻。話說距今600多年前,還是小混混的朱元璋遇到一位隱士大神,大神送了他9個大字,也就是這9個大字讓朱元璋開了掛,從小混混一路逆襲坐上皇帝寶座,改寫了中國的歷史,喏,就是下面這9個字:高 筑 墻 廣 積 糧 緩 稱 王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西安城就有了一座舉世無雙的城墻,這座城墻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墻。
經歷600多年的歷史洪流,這座城墻也是幾經磨難,多次面臨著被徹底拆毀的命運,雖多次命懸一線,終極逃過危機,頑強而孤獨地撐到了今天。
曾經,在七八十年前的抗日戰爭時期,西安作為西北重鎮,被入侵的飛機足足轟炸了八年,西安人民不得不拿起鋤地種糧的鋤頭,在城墻上鑿起保命的洞來,一鋤一鋤硬是鑿出了2000多個防空洞。
嗚嗚嗚嗚的空襲警報一響,西安人民就拖家帶口地往城墻里跑,離城墻近的還不忘帶上茶水柿餅饃饃之類的零嘴,安撫那些害怕的小孩子們,老先生們還會在洞里給孩子們講故事,四五個小時里,可能第三個故事還沒講完,空襲警報就解除了。
說來也是神奇,那些個轟炸機炸來炸去,就是不能炸塌,城墻依舊堅挺,老城墻愣是用它那600年的老骨頭,硬挺著庇護了整整一代西安人,下次,你要是再去西安,聽聽老人家們講一講他們經歷的,這段兒城墻防空洞的故事吧。
挺過了轟炸機的狂轟濫炸,眼瞅著新中國成立了,老城墻卻又走到了岌岌可危的命運口。在當時“拆除封建王朝的陳墻舊磚,建起一個新社會新城市”的口號中,蘇聯援建專家建議拆除全部城墻,幾位老干部堅決反對,提出了極具說服力的理由,咱 們 西安 的 城 墻 夠 厚、可 以 防 御 原 子 彈、可 以 抵 擋 沖 擊 波,這個現在看起來有些荒誕的理由,最終幫助老城墻躲過了這一劫。
(上世紀80年代前期被破壞的西安城墻)
然而也僅僅過了8年略為安穩的日子,轟轟烈烈的大躍進運動就來了,隔壁的南京北京蘇州的城墻都被拆了,這座老城墻又一次被擺上命運口,為了大煉鋼鐵,情緒高漲的勞動人民們,紛紛扒下城磚舊瓦堆筑高爐,兩萬多平米的明代青磚,被用來壘灶、鋪地、建房。
(1992年12月開始修復長樂門城樓)
虧得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習仲勛,(蒽,對,就是習大大的大大),下令不許拆毀西安城墻,命運多舛的老城墻才又一次死里逃生。
又過了幾年時間,來到了文革時期,無堅不摧的紅衛兵又瞄上了老城墻,好在城墻體積龐大規模宏大,當時也比較缺乏大型工程設備,所以,老城墻再一次幸運逃脫。
到西安主要游覽古跡,春天與秋天溫度較為適宜,既沒有冬天的寒冷,陽光照射不若夏天強烈,在城內走走很舒適。如果去驪山、翠華山等風景區,也是山花遍野或者層林盡染的季節,景色優美。但是春季時偶有沙塵天氣,遇到沙塵天氣則不宜在室外活動。
春天(3-5月):適合游覽歷史古跡、自然風景區,可穿薄衫。
秋天(9-11月): 適合游覽歷史古跡、自然風景區,但氣候有時多變,要預防感冒。
最不適合旅游季節是冬季,其次為夏季:冬季寒冷干燥,氣溫較低,刮風時寒冷刺骨。此時游覽室內景點較為適宜。夏季則非常炎熱,尤其是盛夏,陽光強烈,中午前后更是太陽暴曬;偶有暴雨,但暴雨來去都快。白天盡量避免到沒有遮陰的地方游玩,比如西安古城墻;但是到室內景點參觀則沒有限制,比如陜西歷史博物館。不過夏天去西安周邊的風景區游玩則較為合適,此時樹木濃蔭蔽日,且溫度比市內涼爽。總得說來,夏季只要做好防曬工作,并且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段出行室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