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十大猛將排名 第一名竟然是他?
除去三國時期,戰國時期應該是除三國時期中國出現英雄最多的時代,在近三百年的歷史間,各國之間混戰不斷,也產生了一批武力值爆表的猛將,他們的每一場對決都讓人驚心不已,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古代十大猛將排名吧。
第十名:匡章
匡章,齊國將領,孟子的學生。公元前314年,乘燕國內亂,率兵十萬,從渤海進發,五十日直破燕都。公元前312年,在濮水上游抵御秦軍。公元前301年,聯合韓、魏攻打楚國,在垂沙大敗楚軍,殺楚將唐昧。齊閔王三年,匡章率齊、魏、韓三國聯軍攻破秦國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
第九名:趙奢
趙奢,趙國杰出的軍事家,受封馬服君。曾在秦國進攻趙國時,在閼與擊敗秦軍。趙奢軍隊離開邯鄲三十里時,趙奢增修營壘,并用假象迷惑秦軍,最終大敗秦軍。同時趙奢不循私情,死前曾對其子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者必括也。”果不其然,趙國毀在了其兒子趙括手里。
第八名:田單
田單,齊國臨淄人,戰國時期齊國杰出的軍事家、統帥。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破齊,連克70余城,齊國守軍退縮到僅存的莒和即墨兩城,齊國危在旦夕。齊將田單用反間計除樂毅,憑借孤城即墨,由堅守防御轉入反攻,發明“火牛陣”,一舉擊敗燕軍,齊國復國,以重新收復齊國的70余城,因戰功卓著,復國后被封為丞相。
第七名:樂毅
樂毅,燕國杰出的軍事家、統帥,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齊國滅宋,引起其他諸侯國的不滿和戒懼。樂毅針對這一情況,及時向燕昭王獻計,聯合諸侯共同進兵齊國“舉天下而圖之”。燕昭王采納其議,開展“伐交”,形成五國聯合攻齊的格局。樂毅統帥燕、韓、秦、趙、魏五國聯軍攻破齊國,率燕軍半年內連下齊國70余城,為燕國雪恥。后因齊國反間計逃亡,伐齊大業功虧一簣。
第六名:孫臏
孫臏,齊國人,孫武后裔,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早年曾與龐涓師從鬼谷子習兵法。龐涓出任魏將后,妒孫臏之才而將其騙至魏,施以臏刑(割去膝蓋骨),因有孫臏之稱。歷史上通過桂陵之戰成功實現了圍魏救趙。通過馬陵之戰圍魏救韓,殺龐涓,擄魏太子申。軍事著作《孫臏兵法》流傳于世。
第五名:吳起
吳起,衛國左氏人,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統帥。魏國期間在河西共23年,與諸侯共有大小七十六次戰爭,其中六十四次全勝,其中陰晉之戰以5萬魏軍擊敗了十倍于已的秦軍,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后來吳起去了楚國擔任令尹,主持“吳起變法”,推行法治,廢除了時代世襲的貴族制度。他同時整頓武備,四處征伐,使楚國也成為當時的強國之一。其一生令魏國、楚國成為軍事強國,軍事著作有《吳起兵法》,故除了戰國四大名將之外,首屈一指。
第四名:李牧
李牧,趙國最杰出的軍事家、統帥,受封趙國武安君。早期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曾一戰誘殺10萬匈奴;后期主要是抗擊秦國。趙王遷三年,秦國帶重兵攻打趙國,李牧大破秦軍,秦大將桓兵敗潛逃。趙王遷四年,秦再度出兵攻趙,李牧出擊,秦軍再次敗逃。趙正遷七年,秦國大將王翦大舉攻趙國。趙國派李牧傾全軍抵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趙國由于連年戰爭,國內發生饑荒,加之秦國反間計,重金賄賂郭開,使其誣告李牧謀反,趙王遷中計殺害李牧。三個月后,王翦大破邯鄲,趙國滅亡。
第三名:王翦
王翦,秦國杰出的軍事家、統帥,受封武成侯。公元前229年,王翦攻打趙國。不料遇趙國名將,對峙一年不能攻下趙國。王翦用反間計殺李牧,攻克邯鄲滅趙國。由于燕國派刺客荊軻刺秦王,秦王大怒,派王翦攻打燕國。王翦率軍攻破了燕國的首都,燕國滅亡。征伐楚國時,王翦說“楚國非六十萬兵力不能滅”,結果李信輕敵只要二十萬,李信戰敗被殺。第二次由王翦親率60萬大軍征楚國,最終滅掉楚國。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余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第二名:廉頗
廉頗,趙國杰出的軍事家、統帥,受封平信君。廉頗最有名的戰例,是與樂乘在“鄗代之戰”中率20萬趙軍大敗60萬燕軍,并長驅燕地500里,進圍燕國都城薊,逼燕割5城給趙。除此之外,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晉陽。公元前269年,秦國發兵攻趙地幾,廉頗救幾,大破秦軍。老年時曾在長平之戰中主張固守抗敵,消耗秦軍兩年有余,逼得秦軍只能使用反間計,誘使趙王以趙括撤換廉頗,導致趙國在長平之戰的大敗。
第一名:白起
白起,秦國郿縣人,受封秦國武安君。秦國著名的軍事家、統帥,位列戰國四將之首。白起是繼孫武之后,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偉大的軍事統帥。白起一生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余城,殲敵一百多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雖然沒有什么軍事著作留存于世,但戰國死亡的200多萬人中有一半的人是他殺的,僅憑這點位無人敢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