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范質 清廉宰相家里連招待客人的器皿都不齊
范質(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五代后周時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自幼好學,九歲能文,十三歲誦五經,博學多聞。后唐長興四年(933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后周太祖郭威自鄴起兵入京,范質為避戰禍,藏匿民間,后來被太祖找到,時值嚴冬,郭威脫下外袍給范質披上。封范質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周顯德四年(957年),范質上書朝廷,建議重修法令,編定后周的《顯德刑律統類》。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統》直接來源于此法典。
范質生逢晚唐五代,歷仕諸朝。后唐進士及第,他曾任忠武軍推官,未及顯露才華。后晉天福年間,范質獻文給宰相桑維翰,維翰一見稱奇,任用他為監察御史,短期內經過數次升遷,被召為翰林學士。之后,他遍佐后周君主,官至宰相,周世宗柴榮非常倚重他。周恭帝柴宗訓即位后,更加封他為蕭國公。
范質做宰相時,雖求才若渴,卻好品鑒人物,凡官銜職級,從不曾隨意授人。他喜歡延攬士大夫闊談世務,借以觀察其才器見識。后周顯德年間,殿中侍御史柴自牧、右補缺裴英一起到中書衙門拜訪他,當談到民間利弊時,范質便問柴自牧是否曾在地方州縣任職,柴自牧就將自己歷任州縣的經歷講給范質聽。范質又問裴英,裴英是唐代名相陸贄之后,向來自負于門第之高,便回答說“地方上這些無甚作為的差役,我就僥幸免于經歷了。”范質聽后,怒斥裴英說“我雖沒有什么才能,但既然任宰相位,坐政事堂,與諫官御史一起談論百姓疾苦,就不是當做戲言說說而已。你這種浮薄的人,怎可任職于諫署!”裴英又愧又怕,匆匆退下。第二天,范質將裴英之事如實稟奏,最終只授給裴英一個閑散之職。
范質的“直諫”是聞名于后世的周世宗柴榮在后漢時任諸衛將軍,曾出游至京郊,想要拜訪當地縣令,卻忘記了他的姓名。當時縣令剛剛召集了人玩賭博游戲,沒能及時接待柴榮,柴榮對此很是不滿,等到他登基后,便下令徹查此縣令。后來,范質將其貪污案情上奏,柴榮說“身為親民之官,竟貪贓到如此地步,依法應當處死。”范質回奏說“此人在其管轄權內收受財物固然有罪,但即使贓物數量多,論法也不至于死罪啊。”柴榮大怒,厲聲道“法律自古便是帝王制定,本就是用來防止奸邪之輩的,現在朕立法,殺一個貪官,難道這也算的上酷刑!”范質說“陛下以您的名義殺他,當然可以,但若要交付衙門,以律法之名執行死刑,臣恐怕不敢簽署。”范質的堅持壓倒了皇帝的怒氣,最終,縣令免于死罪。此案之后,周世宗柴榮下令“今后犯者并以枉法論”。范質奉行詔令,將其寫入法律,這就是《刑統》中“強率斂入已,并同枉法者。”法令的來源。范質有法必依、守正不回的品格,值得欽嘆。
范質一生以清廉自持,他的府第就不曾大肆修葺。柴榮做親王時,曾奉周太祖之命造訪范質,一班人馬走到范家門前,發現其家門竟然低矮狹窄,車馬根本無法通行,柴榮只好下馬步行入內。柴榮即位后,傳話給范質說“愛卿所住的只是舊宅罷了,也不必不事修葺成這樣,你府邸的門樓實在太過狹小了。”直到此時,政府這才為他治理府邸。
范質與趙匡胤曾同朝為臣,陳橋兵變后,宋太祖趙匡胤繼續任用他為宰相,并加官司徒侍中。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范質受封為魯國公,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范質屢次請辭,終于改官為太子太傅。不久,不幸病卒。終年五十四歲,追封為中書令。
范質臥病在家時,趙匡胤曾幾次親臨他的府邸探視。之后,不愿使他更為操勞,便命令宮內女官前去詢問病情。當時,范質家里迎奉女官,連招待的器皿都不齊備。女官回宮稟報了這一情況,趙匡胤馬上命令翰林司賜給范質果子床和酒器。后來,趙匡胤再度駕幸范質的府邸對他說“愛卿你身為宰相,何必待自己如此苛刻?”范質回答說“臣昔日在中書衙門供職,并沒有什么私人拜訪,同我一起飲酒的都是貧賤時候的親戚,哪里用得著像樣的器具呢?所以拖延至今也未曾置辦,并我非能力不及,只是不曾有此需要罷了。”范質病重時,告誡他的兒子范旻不要請賜謚號、不要刻碑。他去世后,趙匡胤痛惜悼念,厚賜其家。
后來,輔佐之臣急缺,趙匡胤論及此事,對左右說“朕聽說范質居第之外不置資產,真是名副其實的一國之相啊!”宋太宗趙光義也一向看重范質,曾對身邊近臣談論累朝宰相,認為遵守規矩、重視名氣、守持廉節的,沒有超出范質之人,唯一不足的就是不能以死報答周世宗的知遇之恩。
五代以來,宰相多接受方鎮的饋贈進獻,到范質執政才杜絕這種現象。而他所得的俸祿賞賜,也大多四散孤寡、周濟親族。在飲食上,從未追求過什么奇異難得之物。對于身肩職事,無論大小,范質都謹慎如一,不曾出格。他做制誥官時,以簡詳有度為人欽佩,當時就有做事從不破律的美譽。
范質為人耿直,對于他人的短處常常當面指出。他歷經數代更迭,一直身處高位,深知亂世之中,自己的重責。因此遇事一向依從律令、堅守原則,不以主觀感情影響自己的判斷。他曾對同朝為官者說“人能鼻吸三斗醋,斯可為宰相矣。”用鼻子能吸入三斗醇醋,這需要多大的肚量啊!范質為宰相期間,能容人容事,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