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項羽本可以逃走為何寧死不肯過江東?
自封為獨霸一方的西楚霸王,在起義后的八年中,一路英勇善戰,殺敵無數。在場場戰役中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的一生都很狂妄自大,但最后還是輸給了劉邦,在烏江自刎,他就是項羽。
項羽這個人雖然有著勇往直前的沖勁和帶領士兵打戰的霸氣,歷史上都評論他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但是這個人盲目自負,兇狠殘暴,極沒有政治頭腦。
項羽掌握著至少四十萬的兵力,而當時的劉邦只掌握了十萬兵力,“誰先入關中誰稱王”在當時劉邦帶領著他的部隊入關后,面對霸下怒火重重的項羽,心里很是害怕項羽來硬的,不僅兵力對抗懸殊,而且部隊的戰斗力和糧食儲備也比不上對方。在左司馬曹無傷到楚軍軍營中和項羽見面后,影響歷史的鴻門宴就開始了。
跟隨著劉邦赴鴻門宴的只有幾個人,當時見到項羽是,劉邦就表現出很乖巧溫順的樣子,極力說自己率先入關是為了偵察地形從而確保大王入關的安全,絕沒有半點想爭搶的想法,當時的奉承之話使項羽高傲的內心得到了極度的滿足,沒有任何的怪罪劉邦還要請他入座。之后范增使了幾次眼色要求項羽下令殺了劉邦,但是并沒有他并沒有什么反應。最后不得不項莊舞劍來借機行刺,但是最終失敗,劉邦在意識到情況不妙后馬上借上廁所的理由騎馬逃跑。范增發了很大的火說“滅項羽者,非劉邦也”。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項羽也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不但沒有馬上派兵追趕,反而說劉邦和我無論什么都力量懸殊,要殺他隨便什么時候都可以。就這樣,盲目自負的項羽放走了最后一次殺劉邦的機會,也成了楚漢之爭最關鍵的轉折點。
在楚軍被漢軍四面包圍時,項羽仍然表現出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即使自己兵力糧食已經到了滅絕的地步,他也從來沒想過退縮投降。一個人拿著大刀殺掉了一百多名漢軍,身上也身負十多處的刀傷。帶著十多名士兵走到了烏江邊上,烏江的亭長撐著船停靠在岸邊對著項羽說,過江去還有十幾萬民眾,大王也許還可以東山再起。
項羽這個時候仰天長笑,發出了陣陣笑聲說,老天爺要亡我,渡江還有什么用?跟著我的八千兄弟沒有一個人活著,我還有什么臉面去見父老鄉親啊。就算他們不說什么,我項羽不應該愧疚嗎!這時項羽把自己的座駕送給亭長后又拿起了大刀沖向漢軍,殺掉一百多名漢軍后在烏江邊上自刎,結束了這段傳奇故事,從此,歷史上再無西楚霸王,楚漢之爭也就此結束。
在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項羽在歷史上起著決策性作用,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外表高大魁梧英勇善戰內心極其自負的大將,有著皇室貴族的精神世界和殘暴的殺敵血性。有著牽掛的兒女情長和內心的驕傲自負。其實,無論楚漢之戰項羽是勝利還是失敗,無論之后他又沒有當上皇帝或者是活在人世,他都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英雄,能夠在歷史記載上永垂不朽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