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緣何下令干掉王克敏?王克敏在偽政府任職
王克敏與日本的淵源比較深。早年間,他是清政府派到日本專門監視中國留學生的留日學生副監督,后來又高升為駐日公使參贊。此后又出任過銀行總經理、總裁和財政總長等職。
1937年7月28日夜,二十九軍撤離北平,北平淪陷了。國難時刻,總有人認賊作父,甘當賣國求榮的漢奸。第二天,北平就出現了漢奸組織——北平維持會。為了達到把華北從中國分裂出去的目的,日本華北派遣軍聯絡部長喜多誠一開始策劃建立所謂的“臨時政府”,他把目光投向了王克敏。
1937年12月14日,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成立,統轄平津等華北地區,王克敏出任偽“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兼內政部總長”。
蔣介石下令“復興社”實施刺殺行動
看到王克敏甘心當漢奸,蔣介石命令“復興社”頭子戴笠盡快除掉王克敏,以儆效尤。
1938年2月,戴笠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復興社”天津站站長陳恭澍。
關于刺殺漢奸王克敏的行動有兩個版本,下面是“復興社”天津站站長陳恭澍在《北國鋤奸》中的大致說法。
接到電報,陳恭澍化裝成做錢幣、郵票生意的天津盛大錢莊的老板,來到北平,住進煤渣胡同37號(老門牌),即“復興社”北平區區本部、代理區長毛萬里的家中,與毛萬里、“復興社”華北分社助理書記齊慶斌秘密策劃刺殺王克敏的行動。
正當陳恭澍犯愁的時候,他的一個老朋友、曾任河北邯鄲地區雞澤縣警察局長的張作興提供了一條線索:張作興的一位鄰居姓武,曾經當過東北軍的旅長。而王克敏的警衛隊長就是武旅長過去的部下。
摸清了情況后,陳恭澍化名“趙興吾”,親自出馬,到東皇城根武旅長家,單刀直入,挑明了來意,要武旅長策反那位警衛隊長,刺殺王克敏。
武旅長有比較強烈的愛國思想,一聽是殺漢奸的事兒,就欣然同意,答應去游說王克敏的警衛隊長。
沒承想,武旅長與當年的部下談完后,部下表示自己雖然名為警衛隊長,但只是看家護院。王克敏外出,另有貼身警衛,他不便下手。不過,這位警衛隊長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情報:王克敏每周二下午2時,都要到煤渣胡同20號與喜多誠一見面。
經過詳細偵察,陳恭澍發現煤渣胡同20號原是“平漢鐵路俱樂部”,日軍侵占北平后,這里成了偽政權高級頭目的休閑娛樂場所,門口只有兩名徒手警察。但20號斜對面相距不到100米,就是東城日軍憲兵隊。
每周二下午2時,喜多誠一的專車準時來到20號,而王克敏的專車要比喜多誠一提前幾分鐘到。一般情況下王克敏的座車走在前面,車上有兩名持槍衛兵;警衛車走在后面,有4名警衛。接近煤渣胡同的時候,車輛減速,警衛車開到前面。到20號門口時,警衛先下來布崗,覺得萬無一失后,王克敏才下車、進門。
在戴笠的不斷催促下,陳恭澍決定在王克敏座車拐向煤渣胡同減速慢行時,實施刺殺。
日本浪人做了替死鬼王克敏獄中自殺
1938年3月28日13時,陳恭澍率領行動隊出發。13時57分,陳恭澍發出信號,剎那間,槍聲大作,子彈射向王克敏的座車和警衛車。大約二三十秒后,槍聲停了下來,行動隊成員按計劃迅速撤退。
出乎陳恭澍預料的是,槍戰中王克敏僅受了輕傷,后排座上被擊成重傷的留著八字胡的50多歲男子,是日本浪人出身的顧問山本榮治。原來,山本榮治今天搭王克敏的車到煤渣胡同20號,也坐在后排。槍聲一響,山本榮治首先中彈,伏在了王克敏的身上,成了王克敏的肉體盾牌。射手蘭子春射擊準確,一彈擊中山本榮治的頭部,另一顆子彈打穿發動機蓋又擊中山本榮治的右腳。而王克敏,被一顆流彈擊中腿部,僅受輕傷。
抗戰勝利后,王克敏被逮捕,1945年12月26日于獄中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