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洛瑩貌美堪比甄宓命運更悲涼最后竟被凌遲處死
伴君如伴虎,史上的妃子因不慎得罪了皇帝,被賜死的不少。皇室對女性的懲罰還算溫和,往往賜毒酒或三尺白綾自盡,好歹留個全尸,留個體面。
然而,歷史上有一位妃子,因一件轟動宮廷大事,遭到殘忍的處罰。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中年時期的寵妃之一,進士及第、后任福建三明知府曹察的愛女,相傳名為曹洛瑩,美貌過人。
曹氏有洛神之美,當她遴選入宮,來到朱厚熜面前,朱厚熜也為之動容。冷酷和殘忍是朱厚熜體內固定的兩種元素,史學家說:“嘉靖除了他自己和他的父母,沒有愛過任何人。”
然而曹端妃,在他心中有特殊的位置。也許是因為她美貌柔情,儀態超然,令朱厚熜賞心悅目。總之,朱厚熜就是偏寵她。
明世宗朱厚熜,年號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嘉靖帝統治前期,出現“嘉靖中興”的局面。嘉靖帝力革前朝時弊,勵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大刀闊斧推行了改革,政治上集異納諫,勤于政務,打擊權臣和封建地主貴族勢力,大赦天下,誅殺了錢寧、江彬等佞臣,整頓朝綱,總攬內外大政,推行新政,裁抑司禮監的權力,撤廢鎮守太監,嚴肅監察制度,嚴分廠、衛與法司職權,重視任用張璁、夏言等賢臣,他吸取了前朝宦官當權亂政的教訓,對宦官嚴加管束,中央集權得到復興和加強,使朝政為之一新。
不僅如此,在推行改革,完善內閣和抗倭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現。
但是嘉靖皇帝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過分信奉道教,又過分放縱自己的信仰。他迷戀道教到變態的程度。一般皇帝迷信道教,只是按常規的方法煉丹。嘉靖帝不知道怎么搞的,聽信方士之言,找到一條血腥的、與眾不同的煉丹方式。
嘉靖帝廣選天下健壯美貌的女子人宮,強迫她們服用催經下血之藥,用少女“精血”為自己煉制丹藥。不少宮女因此喪命,活下來的都對世宗恨之入骨。
這一年的某一天,宮女楊金英等因受不了世宗的虐待而謀逆,準備刺殺嘉靖皇帝。
她們選擇的地點是,端妃宮。
想來端妃也夠倒霉的,偏偏是她宮里的宮女想出謀殺皇帝的點子。而且采取了史上最笨的方法,十六個人用一條繩索勒死皇帝。
她們只能趁皇帝午休的時候辦這件事,而且,對于勒死一個人來說,并不是人越多越好。人多了反而手忙腳亂。
果然,當她們手忙腳亂把繩索套在皇帝脖子上,又手忙腳亂用力時,竟然將繩子打成死結。
此時,嘉靖帝醒了,對她們怒目而視。
宮女們嚇得瑟瑟發抖,誰也沒發現,一個宮女悄悄溜走了,她就是張金蓮。
張金蓮去了皇后宮里,當了奸細,她以為這樣她就可以逃脫懲罰。
方皇后急忙趕到,把繩子解開,皇帝才得救。皇后命令太監張佐逮捕叛亂的宮人,進行拷問。在一頓嚴刑拷打之后,首謀王寧嬪、主犯楊金英被供了出來。
這件事震驚了朝野上下,無論是主謀、從犯還是牽連進來的宮女,全部被凌遲處死,無一幸免。史稱“壬寅宮變”。
王寧嬪瘋狗一樣的咬出曹端妃,王皇后出于嫉妒也亂井下石,說端妃必然知情。
可憐的曹端妃,怎么可能是這件事情的主謀呢?她跟皇帝的感情那么好,又怎么會勒死皇帝?就算要勒死皇帝,又怎會在自己的宮殿里動手呢?
方皇后知道她的冤枉的,但是嫉妒沖昏了她的頭,她恨她已經很久了。不僅僅是方皇后,王寧嬪也恨她。
曹端妃因此成為史上遭受最殘酷刑罰的妃子。
凌遲處死是古代一種最不人道的刑罰方式,讓犯人承受幾千刀才死去,分三天執行,如果犯人沒有挨到固定的刀數就死了,就從行刑的人身上補刀。
嘉靖帝清醒后,邏輯思維慢慢回歸了,他越想越覺得端妃不可能是想害死自己的人。他派人多方盤查端妃宮里的太監、宮婢,證明端妃確實與謀殺案無關,確實是被冤死的。他由此非常恨方皇后。嘉靖帝與端妃的感情很深,這個冷酷的皇帝,除了能從端妃這里得到一點柔情,對其他人都沒有什么感情。
因為他相對無情,于是跟端妃的這點情分,在他心里就非常難得。端妃的死,給他精神上以沉重的打擊。
在端妃死后五年,復仇機會終于來了。
1547年,即嘉靖二十六年。宮中發生火災,大火在方氏的宮中熊熊燃燒,宦官們都請求救火,明世宗的眼前又出現曹妃的模糊的容顏,竟然拒絕救火。
太監反復問,陛下,我們去救火嗎?嘉靖帝擺擺手,一絲殘忍、冷酷的笑容爬上嘴角。
皇后,你去死吧。
這個有著一雙“玉手”,因“玉手”而被嘉靖帝立為皇后的,心懷嫉妒的女人,終于有了她應有的下場。
端妃的父親曹察,從三明回到家鄉,知道女兒冤死,心里十分悲痛。
于是為了紀念女兒,他將端妃冤死后世宗安撫發放于他的所有錢財拿出來,精心建造了這座全國罕見的楠木廳。“女兒”在無錫話中有“囡”的稱法,與“楠”同音,“香楠廳”即是父親為了紀念女兒,想使女兒“流芳百世”。
端妃的兩個女兒,也得到了嘉靖帝最好的呵護和疼愛。嘉靖三十四年,寧安公主下嫁晉人李和,幸福和美。(原文來自靜說歷史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