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將軍陳慶之真的一生無敗績嗎?陳慶之簡介
公元525年,四十二歲的陳慶之有了生平第一次帶兵機會,陳慶之奉命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后蕭衍任命陳慶之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領兵兩千護送豫章王蕭綜接管徐州。北魏不肯白白將徐州拱手讓人,于是派兩位宗室元延明、元彧領兵二萬與陳慶之交戰,從未打過仗的陳慶之竟以兩千人馬擊潰敵軍,本來此戰應以勝利收尾的,只是主帥臨陣投敵,還是讓陳慶之深感無奈,他由此感到戰場上世事難料,只得匆匆斬關后退,即使這場戰爭陳慶之沒能凱旋而歸,但天下人皆知陳慶之。
公元527年,陳慶之從曹仲宗伐渦陽,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魏之渦陽(今安徽蒙城)。魏遣征南將軍元昭率數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指揮百人擊破其前鋒。后又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交戰頻繁,將士疲憊。此時,軍中人都勸其退兵,陳慶之堅持決戰。他夜襲渦陽城,出其不備讓渦陽城主王緯乞降。初戰渦陽,梁軍乘勝進擊,斬獲甚多。陳慶之的軍事才能逐漸顯露,而其作戰的手法也愈成熟。讓陳慶之成為神話的是,他護送元顥進擊洛陽的北伐。
梁武帝蕭衍派飆勇將軍陳慶之護送魏奸元顥北歸,陳慶之遂身披白袍,率7000人,橫掃河洛,14月內連下魏32城,攻無不克。大小凡47戰,以7000兵力,先后破魏軍丘大可7萬、楊昱7萬、元天穆數萬,降費穆2萬,直陷魏都洛陽。
是對這場北伐的一個小結,從數據上看,著實令人驚嘆,一人率七千軍隊攻打幾十萬北魏人馬,其軍隊戰斗力可想而知。如果我們細究一下會發現,史書對陳慶之的戰斗力又吹噓之嫌,而陳慶之也并非后人所說無一敗績。
如果我們詳加考辯,就會發現,南朝史書特別是姚察、姚思廉父子所著的《梁書》、《陳書》浮夸和隱諱現象十分嚴重,對于梁朝的慘敗絕口不提,無一字言及潰敗之跡。另外梁朝的很多丑事,“如郗皇后之妒、徐妃之失德、永興公主之淫逆”,《梁書》也一概給予隱匿不載。作為北魏一朝正史的《魏書》,在其剛成書不久就引發極大的爭議,不少人將這本史書罵作“穢史”。在軍事方面,對比兩邊的史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兩邊都存在對戰績的浮夸現象,但《梁書》喜歡夸大擊敗的軍隊數量,《魏書》則經常出現小小一仗就俘虜幾十個有名有號的南朝將軍的記載,就是一個喜歡吹噓殲敵數,一個則吹噓吹斬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