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你不知道的真實康有為 貪財享樂 尤好女色
康有為年輕時以天下為己任,慷慨激昂,參加“公車上書”,推動“戊戌變法”,博得了“南海圣人”的美名。然而,他中年以后不僅在政治上右轉,阻礙歷史進步,而且人品道德上也出現諸多瑕疵,讓人不敢恭維。
貪財享樂
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流亡海外,組織保皇黨。為籌措保皇黨經費,康有為派其女康同璧赴香港活動。當時,康有為的君主立憲思想在香港華僑商人中頗能找到一些支持者,他的同鄉有不少在香港經商,他們仰慕家鄉“康圣人”之名,樂于捐贈,康同璧香港之行收益頗豐。
中國舊式官吏文人,事業興旺時,一門心思做官,作治國平天下之大業;如遇事業失敗,常抖抖衣袖,飄然歸隱,做清高的孤臣隱士。“南海圣人”康有為亦不能免俗。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他發現保皇大業難有轉機時,便攜華僑捐助的巨款,隱居香港養尊處優,自得其樂。
革命黨人對康有為的劣行十分不滿,針對他在香港騙取大量華僑捐贈揮霍享樂的事實,連續在《中國日報》發表文章予以揭露,稱康的保皇黨不過是腐儒們騙錢的招牌而已。文章詳細披露了康同璧受其父指派在香港募捐的情況,因該報在海外頗有影響,海外華人為之嘩然,康有為的信譽一落千丈。
1906年春節,康有為訪問墨西哥,當時墨西哥正籌款修筑有軌電車,康有為敏銳地感到這是一個難得的商機,電車所到之處,房地產必漲無疑。于是,他用各地華僑提供的捐款,購置了好幾處電車軌道經過之處的地產。不久,這些地產翻倍上漲,康有為凈賺十多萬銀元。
廣置房產
1904年,康有為來到瑞典,迷上了那里的美麗景色。他買下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的沙丘巴登(意為鹽湖浴場)地區的一座小島,在島上建起中國式園林,取名“北海草堂”,一住便是四年。1914年,歸國已經一年的康有為租賃上海新閘路16號辛家花園定居,每月租金是120銀元。這是一座類似“大觀園”式的豪宅,占地寬廣,墻內有曲橋樓閣,原主人是盛宣懷。1923年,康有為重游青島,喜歡上了青島的景色,很想常住。當時地方長官招待他住進提督樓,此樓面臨大海,可在海邊散步,可聽濤聲,可盛夏避暑,他頗為滿意,先是借住,后來租住,因為價格相當便宜,最后索性買了下來,在園中加蓋房舍,添置花木。
尤好女色
康有為一生中幾遭清政府緝殺,數次流亡異域,中學西學在他思想內激蕩,因此他身上折射出諸多矛盾,往往言行不一。比如,他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可是自己卻妻妾成群,且處處留情。
1907年,49歲的康有為在美國西部的非士那(FRESNO),結識了17歲的美國華僑何旃理。何不僅通曉四國文字,且熟悉中國文化,能歌善舞,聽了康有為的演講后迷戀上了他。康有為當時已娶了原配夫人張云珠、二姨太梁隨覺,但何旃理不顧父母反對,執意嫁給了康有為。
1911年6月,康有為應梁啟超敦請,從新加坡移居日本。次年春天,搬至須磨“奮豫園”,此行又播下一顆愛情的種子。康有為雇了一名16歲的神戶少女市岡鶴子作女傭,后來兩人產生戀情,鶴子赴滬,不出數月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康有為的四姨太。
復辟失敗后,康有為失意無聊,于1918年春夏期間暢游杭州。這位“圣人”竟“挾妓游湖”,并乘興作詩一首,開頭便是“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范大夫”。把妓女比作西施,把自己比作范蠡,一時被世人傳為笑柄。
這只是他在西湖的風流韻事的序曲。一天,康有為泛湖閑游,忽見一位妙齡女郎在浣紗,疑是西施再世。經打聽此女叫張光,年僅18歲,尚未婚配。康趕緊托人提親,張家見康已年逾花甲,婉言相拒。但在康的堅決要求和媒人的極力撮合之下,家境貧寒的張家最終點了頭。1919年,康有為在上海舉行婚禮,親朋好友皆道賀,唯獨妻妾兒女均不贊成這門親事,以集體缺席婚禮相抵制。
沽名釣譽
1921年盛夏的一天,康有為聽說劉海粟等青年畫家在上海尚賢堂舉辦畫展,便前去觀看。康有為看到劉海粟的作品《雷峰夕照》時,不禁脫口贊嘆:“此畫不同尋常,非怪才不可為啊!”遂盛情邀請劉海粟去他的“游存廬”做客。次日,劉海粟應約前往。康有為請劉海粟逐一欣賞他珍藏的歐洲名畫,兩人交流畫作心得,品評名家,頗為投緣。康有為說:“我一生教了不少學生:林旭8歲能詩;梁啟超16歲中舉人,著述極多;譚嗣同文章人品并傳不朽;馬君武任廣西大學校長,譯過雨果詩篇,可謂一時之盛。遺憾的是沒有一個通繪畫的學生,你17歲創辦美術專科學校,畫也闊大雄奇,前程遠大,我非收你做學生不可。”就這樣,康有為強收了“前程遠大”的劉海粟為弟子。
年輕人有了大名之后,康有為才將其收歸門下,名師出高徒,高徒出名師,可謂相得益彰。
有研究表明,康有為并未領導“公車上書”,只是參與而已,戊戌政變后,梁啟超撰《戊戌政變記》,首先吹噓康有為。其實在戊戌變法之前,落第后的康有為就“遍謁朝貴”,上書表達政見,謀求當官的捷徑。康有為在自編年譜中大量記述他與京中權貴“過從甚密”,甚至為對方草擬奏章,不過這些說法缺乏根據,很可能只是康有為自抬身價而已。實際上,京中士大夫對康有為“希圖利祿”、“求富貴”的行為十分反感,康有為的處境很尷尬。
更有學者直接指出,康有為“力爭上書成功,在于博取清議時名,博時名在于得恩寵,得恩寵在于獲旨出仕”,“他實際上是一個‘私心’超過‘公心’的人”。
渴求年輕
1925年12月,66歲的康有為瀏覽了一大堆關于返老還童的中外研究資料。他常感精力不濟,希望能返老還童,讓成群妻妾滿意。
后來他被一篇文章吸引住了,當他看到俄國外科醫生沃羅諾夫把人猿的睪丸成功地移植到一位老齡男性身上,令其感到年輕了的新聞時,手中的放大鏡顫抖起來:“讓我再活20年吧,龍旗還會升起!”盡管幾位老友對此都表示懷疑和反對,他仍然帶著一名老仆,秘而不宣地住進了德國醫生施泰奈的診所。
施泰奈博士的外科手術是無可挑剔的,移植給康有為的可能是一個年輕公猿的睪丸。術后的最初階段,康有為果然覺得精力大增,胃納大進,腳力輕捷,龍精虎猛。然而不久,由于排異作用,他發覺自己精力銳減,身體還不如手術前,盛怒的康有為以詐騙罪起訴施泰奈,告他“妖術欺世”。但是未及法院開庭,康有為即于1927年初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