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子彈如何讓蔣經國登頂臺灣?蔣經國遇刺內幕
1970年4月24日,紐約廣場大酒店,一個名叫黃文雄的臺灣男子讓子彈飛過了蔣經國的頭頂。這是蔣經國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危險之一,也令他終身難忘。很長時間后,蔣經國還會對周圍的親隨自言自語地說:“臺灣人為什么要殺我?”
1988年1月13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在臺北去世。23年過去,島內風風雨雨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代領導人。然而幾乎每次民調顯示,對臺灣民主、經濟、民生等各方面貢獻最大的領導人,都是蔣經國。
微笑面對抗議
據島內媒體報道,臺灣華視近日將推出4集電視紀錄片《蔣經國紀事》,回顧被島內民眾親切稱為“小蔣”的蔣經國,是怎樣一步一步從背負著身為“老總統”蔣介石之子的壓力,從留俄13年到順利接權,再到晚年成為臺灣民主化推手的一生。
該片還收有蔣經國最后一次坐輪椅現身“國民大會”致詞講話的珍貴畫面。在民進黨“民代”的抗議聲中,他微笑著由副官推著輪椅上臺,向代表們致意問好。然后,他坐在輪椅上,讓“國民大會”秘書長代為宣讀了大約5分鐘的講詞。講詞中提到了必須改革,但改革不能違背“憲法”規定(即“中華民國是代表全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也就是兩岸后來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里島內的“一中”立場)。那一天,是1987年12月25日。
在那之前,蔣經國的身體已很不好了。盡管身邊的醫生、副官都希望他能盡早入醫院檢查,但他堅持要出席“國民大會”。那時,島內社會情勢并不穩定,民進黨人士發動了3000名群眾進行示威抗爭,包圍了“國民大會”。國民黨大佬、他的得力助手李煥等人都極力勸他避免露面。蔣經國說:“你們怕他們打我是吧?沒關系,他們要打就讓他們打好了!一切照常來做。”他的這次出席,成為他留在臺灣人心中最后一個溫暖記憶。他微笑著坐著輪椅離場后,民進黨“民代”也隨之退席。
美國的中國事務專家陶涵在其著作《蔣經國傳》中寫道:“盡管國民黨和黨外政敵彼此不合,經國卻留下一個穩定的民主政治的關鍵條件——競爭者之間要維持某種程度的風度和節制。”
和時間賽跑
1988年1月1日,蔣經國兌現了他的承諾。在他的指示下,臺灣當局正式結束了報禁和黨禁。數天之內,有200家左右的新出版報刊向當局辦理了登記手續,同時,包括民進黨在內的20多個政治團體正式成為政黨。這位老人在最后幾年里似乎已是在和時間賽跑了。他的決定一個接一個,來得又快又急。他希望看到國民黨的本土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兩岸關系的解凍……
早在1986年,黨外人士密謀集會,決意突破管制成立“非法組織”民進黨。國民黨情報部門掌握這一動向,然后將“反動分子名單”呈報到蔣經國手中。蔣放下文件,說了一句話:“使用權力容易,難就難在曉得什么時候不去用它。”他默許了民進黨的“踩線”出生。當年的10月10日,他指示修訂“人民團體組織法”、“選舉罷免法”、“國家安全法”,開啟臺灣“民主憲政”之門。
“臺灣人為什么要殺我?”
據“中央社”報道,今年1月7日下午,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典藏歷史、紀錄時代——辛亥100攝影展”開幕記者會。馬英九指著一張“躲過刺殺,蔣經國返臺”的照片中的自己說,已故的蔣經國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在美國險遭槍擊后返臺,他跟“救國團”一起到機場去歡迎。
1970年4月24日,紐約廣場大酒店,一個名叫黃文雄的臺灣男子讓子彈飛過了蔣經國的頭頂。這是蔣經國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危險之一,也令他終身難忘。很長時間后,蔣經國還會對周圍的親隨自言自語地說:“臺灣人為什么要殺我?”
其實,20世紀70年代正是臺灣作為經濟迅速騰飛的黃金時期。臺灣正在迅速從一個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人民生活水準隨著經濟發展有了巨大提高。但是一些臺灣人顯然并不僅僅滿足于經濟發展和生活的改善。子彈飛過耳際的聲音,蔣經國或許聽懂了。
于是,他從那以后,竟不知不覺地變成和他父親完全不一樣的領導人。他不高高在上,可以和任何人握手,永遠滿面笑容,低調、樸素,吃穿隨意。今日臺灣政治人物流行的“全島走透透”之說,就始自蔣經國。而蔣經國還大力提攜青年人,尤其是臺籍精英。李登輝等臺灣本土青年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迅速冒出來的。今日臺灣政壇各大陣營的領導人,不少都是“經國學校”的畢業生。除了眾所周知的李登輝外,還有連戰、宋楚瑜、馬英九等,今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曾得益于蔣經國的恩惠,在國民黨內迅速成長。
正因如此,島內不同陣營的政治人物對蔣介石褒貶不一,但蔣經國卻極少遭人指摘,“蔣經國”儼然已是“通吃”島內的一個政治符號。
臺“外交部”封存37年的“刺蔣案”機密檔案曝光。這份叫《叛徒謀刺蔣副院長案》的檔案,詳細記載了1970年4月24日,蔣經國訪美時被“臺獨”分子槍擊僥幸脫險后,國民黨當局臺面上低調、臺面下出重手打擊“臺獨”的始末。
美方便衣救他性命
1970年4月,蔣經國應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松邀請訪美。以黃文雄、鄭自財為首的死硬“臺獨”分子,已在蔣抵美前兩周秘密制定了一個槍殺計劃。
4月24日,蔣經國飛至紐約,下榻庇爾酒店。11點過后,蔣經國離開庇爾酒店,前往不遠處的布拉薩酒店參加午餐會。此時,黃文雄、鄭自財二人已各自懷揣一支左輪連發手槍,潛伏在布拉薩酒店前的抗議人群中。
當蔣經國走上酒店前的石階,即將步入大廳旋轉門之際,鄭自財突然從側旁石柱竄出,散發傳單,很快就被安全人員制止。這時,黃文雄則從蔣經國左后側沖出,一邊快速地從風衣內亮出手槍,一邊大喊著“殺!”并準備扣下扳機。就在這時,美方的便衣警察沙德一個箭步沖向黃文雄,將他舉槍的手往上托高,其他安全人員跟著涌上,“砰”,火星飛濺,子彈掠過蔣經國耳朵,射向旋轉門。不一會兒,黃文雄、鄭自財兩人被警方制服。
事后,蔣經國取下自己所戴的名貴手表,贈給那位及時出手救自己一命的美國警員。
僥幸躲過第二輪刺殺
“‘臺獨’分子行刺,無受傷”,事情發生后,蔣介石馬上接到了電報。蔣經國當天不改行程,繼續在酒店里發表演講。但蔣介石那邊心急火燎,發電報催促蔣經國取消后面行程,趕緊返臺。按計劃,蔣經國訪美結束后,還要到日本訪問,后來,蔣經國遵從蔣介石指示取消了這一行程。臺“外交部”日前披露的這份檔案顯示,這一決定讓蔣經國躲過一次更加周密的暗殺計劃。
據稱,當時潛伏在日本的“臺獨”分子,得到日本政客的支持,已挑選在臺服過役的青年做殺手,還從日本黑社會買了手槍。他們當時將東京高田馬場的一間公寓作據點,研究刺殺的方案。
沒有公開鎮壓“臺獨”
據披露,事發后臺“外交部”擬定了一份處理意見,向蔣經國提出三個方案:寬容對待、處以重刑、還是采取緘默態度,暗中打擊“臺獨”。
蔣經國參考了這些意見,建議美國釋放兩名“無知青年”。據分析,蔣經國這樣做是出于要暗中鎮壓“臺獨”的考慮。因為一旦嚴懲兩名刺客,把他們引渡回臺,勢必讓他們成為島內“黨外運動”的英雄,反而拉抬“臺獨”運動。
另據蔣經國心腹透露,這件事讓蔣經國開始重視臺灣的族群問題,此后他更加傾向于重用臺籍精英,這也是李登輝后來得到重用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