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為何選擇中年去做太監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是八卦掌的創始人,從小就醉心于武學,早年就在家鄉頗負盛名,據說董海川嫉惡如仇,喜歡打抱不平,所以在家鄉因為打抱不平惹了事,逃離了家鄉,在全國各地游歷,離開家鄉的時候是26歲,游歷了十三年之久,后來在九華山遇到云盤老祖,并且得到了其真傳,再次回到家鄉已經是年近四十。
董海川后來也是因為打抱不平殺死了朝廷命官,受到官府的追捕,所以凈身做了太監。并且在京城開始傳授徒弟,發揚自身的武學,創立了八卦掌。但是對于董海川凈身當太監的事,很多八卦掌傳人不知道源于哪種心結不愿意承認,說自己的祖師董海川根本就不是太監,是練成了一種能夠縮陰的絕學,可以使得自己的生殖器縮入小腹內,所以是一個假太監。但是個人認為董傳海非常可能是由于得罪了官府而避禍成為了太監。
第一個依據,從董海川的性格來看,董海川因為嫉惡如仇,喜歡打抱不平,這一性格特點決定了其比較容易惹上事情,所以因為打抱不平殺死朝廷命官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這種性格不改會屢屢惹上事情,在大清的法律之中有一條:犯了事的男性只要凈身做了太監就可以免去罪責。所以董海川非常可能因為這個原因成為太監。
第二個依據,在董海川徒弟為其所立的碑文中明確的寫了這樣一句話“不意中年蹈司馬公之故轍,竟充宦官。”對于墓志銘的寫作歷來人們都是字斟句酌,作為董海川的弟子不可能將沒有的事情寫在墓志銘上面,所以必然是董海川真的是一個太監。
董海川之師是誰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生于1797年,卒于1882年,是一位長壽的武學大家,在其漫長的一生中致力于傳播武學,弟子無數,在其墓志銘中的弟子就達到56位之多,董海川被認為是現代八卦掌的創始人,因為其教授學生的時候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所授內容是有所區別的,所以后來形成了八卦掌的各個流派。
董海川早年醉心于武學,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研習武學,由于其聰明可以達到一點即通,所以在其家鄉河北一代早年就富有盛名。后來因為好打抱不平,惹了事,離開家鄉開始云游四方,到處尋找武學高人切磋學習,為了避免麻煩,改名為董海川。
董海川從26歲開始游歷四方,十三年后才再次回到家鄉,據說在其游歷到九華山的時候遇到了世外高人“云盤老祖”,云盤老祖將其收歸門下,董浩川在九華山跟隨云盤老祖學習武藝多年,得到了云盤老祖的真傳。學成之后,董海川下山回到了家鄉。
后來董海川來到了北京城,因為打抱不平殺死了朝廷命官,為了躲避追殺凈身做了太監,因為那個時候犯了官司凈身做了太監就可以免除罪責。在北京城,董海川一直待到其去世,在長達三四十年的北京生活中,董海川開始精心授徒,傳播自己的八卦掌,創立了八卦掌這一武學宗派。
董海川徒弟
董海川一生癡迷武學,早年主要是學習武術,在二十六歲之后曾經在全國各地游歷了十三年,在各地遍訪名師,學習武學,據說曾經遇到“云盤老祖”,并且得到了其真傳,在中年之后,董海川來到了北京,并且在北京成為了一名宦官,這個時期董海川主要是在京城內研習武學,并且傳播自己的八卦掌。
董海川在京城內廣收門徒,據說“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當然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但是往往不能堅持學習的居多,有人學了一招兩式就離開了。當董海川去世的時候,徒弟們將自己的老師董海川埋葬在北京東直門外小牛房村旁,并且立碑紀念,碑文上面署名的徒弟就多達五十六人。其中比較有名氣的八卦掌第二代傳人有尹福、程廷華、馬維祺、史計棟、宋長榮、宋永祥、魏吉祥、樊志涌、谷步云、劉寶珍、梁振蒲、劉鳯春、司元功等。這些弟子在八卦掌的發展與傳承中比較的有名氣,并且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由于董海川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授法,所以每個徒弟都學習了不同的武學,所以弟子與弟子之間流派紛呈,不拘一格,出現了以后八卦掌的五大流派,分別是尹派、程派、梁派、史派、張派。特別是尹福與程廷華最為出名,程廷華更是一位民族英雄。
作為八卦掌的創立人,董傳海如果看到今天的八卦掌有那么多流派,并且每個流派有那么多的人在學習,不知道該有多么高興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