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對蜀漢的影響:諸弟子都歷任要職
司馬徽在蜀漢影響:司馬徽為劉備舉薦伏龍、鳳雛是劉備成就基業(yè)的基礎,諸葛亮和龐統(tǒng)為劉備建國都有重要貢獻。司馬徽在蜀漢的弟子還有向朗、李仁、尹默等,向朗沒有伏龍鳳雛有名氣,但是他從小師從在司馬徽求學,與徐庶、韓嵩、龐統(tǒng)都關系密切,尤其是和馬良、馬謖兄弟友好,他稱贊馬良是圣人,在蜀漢擔任重要職務。諸葛亮南征時,向朗就以丞相長史的身份在成都留守,能防止曹魏和東吳乘諸葛南征攻打蜀漢。
諸葛亮北伐曹魏時,向朗又隨軍擔任諸葛亮長史,因馬謖戰(zhàn)敗被牽連罷職。向朗是冤枉,習鑿齒都評價諸葛殺馬謖錯了,向朗若告發(fā)馬謖就是小人了,十萬將士為馬謖被殺流淚,足見馬謖也是圣賢,受官兵愛戴,被殺是很冤。諸葛殺馬謖罷向朗是一生最大錯誤,也造成蜀漢司馬徽弟子間的疏遠。向朗隨后被諸葛亮任命為光祿勛,成為閑職,以后就不問政事一心修書治學。向朗的弟弟向?qū)櫨褪侵T葛亮出師表中被托付軍事的將領,后來在同叛亂夷人作戰(zhàn)中陣亡。另一弟弟向充是為諸葛亮立廟祭祀的倡導人,可見諸葛亮和向朗兄弟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向朗后來擔任了左將軍。
接替向朗的是楊儀,與魏延等不和,若任用向朗,不會發(fā)生后來魏延被殺等內(nèi)亂,向朗在蜀國是上至執(zhí)政,下至孩童都敬重的君子,主張“和為貴”的理念,代表了蜀國團結(jié)的思想。李仁的兒子李譔曾擔任過太子劉璿的老師,最高任太子仆射,被蔣琬兒子蔣顯取代。李譔是開朗詼諧的性格,不被重視,最多僅擔任中散大夫、右中郎將,不再讓他教太子,僅服侍太子。尹默是太子劉禪的太子仆射,為劉禪教授《左傳》,在劉禪登基后,尹默擔任諫議大夫,也沒受重用,諸葛亮北伐時,讓尹默任軍祭酒,類似曹軍郭嘉的職務。但是在諸葛亮死后,尹默再次被閑置擔任太中大夫,基本上淡出政界,兒子也僅是博士。司馬徽的弟子在蜀漢最初都地位很高,執(zhí)掌軍政大權(quán),或擔任太子老師,但是到后來基本都淡出領導決策層,僅有諸葛亮孑然一身。
這是蜀漢內(nèi)部矛盾的結(jié)果,是本土派打擊荊州派的結(jié)果,首次北伐不僅馬謖、張休、李盛等被殺、向朗、黃襲被罷,荊州派趙云也被貶,諸葛亮本人都免職,這是諸葛亮拘泥用法,不能像龐統(tǒng)多權(quán)謀應變能力強的結(jié)果。尹默給劉禪當太子仆射時,董允、費祎開始連庶子都不是僅是舍人,是尹默部下,但后主登基后費祎、董允是黃門侍郎仍在劉禪身邊,尹默卻僅是諫議大夫邊緣化,董費是荊州派,當時已經(jīng)把蜀人卻在荊州求學的尹默排擠掉了。司馬徽弟子中本土派和荊州派的關系很不團結(jié),沒團結(jié)協(xié)調(diào)同窗是諸葛亮執(zhí)政的錯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