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為何偏愛油茶?回族油茶簡介
油茶,是回族群眾出門經商、旅游的方便食品。過去,回族群眾出門最發愁的是吃飯難。在遙遠的旅途中,無論是趕腳,還是坐車,吃飯極不方便。特別是到南方沿海各大城市,因回族人口少,有時跑一天還找不到一個清真飯館。為了適應這種經常出門的需要,回族便養成吃油茶的習慣。
油茶,回族俗稱“肉面子”。制作方法比較簡單,先準備好優粉面,再將揭羊肉或羊油切成肉丁。炒時,鍋里先例適量香油,之后將肉了、面粉、鹽等佐料依次下鍋,用小火將面炒到顏色由白變黃即可。吃肉面子的時候,在碗內或缸子內放肉面子一兩左右,然后用滾燙的開水沖一下即可。回族的油茶,色黃味香,沖后碗內沒有疙瘩,人口不沾上膛。一般可保存二至三個月不變質,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不會發霉。回族不僅出門帶油茶,平時吃早餐時有的也吃油茶,有的回族在齋月封帝時來不及做飯或怕麻煩時,就用油茶代替。
回族的油茶攜帶方便,易于貯存,衛生安全,使用方便,經濟實惠,節省時間。當回族群眾出門遠行時,只要背上油茶,就不愁吃不上飯了。甜酸,是流行在北方回族中的傳統食品。其特點是甜溢味 美,解渴消暑,提神開胃,其制法是,將蒞麥或青棵的茸毛搓洗 凈,放在鍋內加水燒并,再用文火煮至蒞麥或青棵粒開口為止。 待涼后將甜酪曲均勻地攪拌在一起,裝入瓦盆,放到熱處,發酵 至色明味甜時即成。·吃時,盛在碗內與涼開水混合。
回族還喜歡食酸湯,早在元代就流行酸湯,當時的酸湯制.法:烏梅不拘多少,糖醋熬爛去滓核,再入沙鍋,下蜜嘗酸所得, 下擂爛松仁、胡桃酪熬之,胡桃見烏梅醋必黑,此汁須用肉汁再 調味同煮爛羊肘寸骨肉彈回回豆供。現在回族做酸湯因地區不 同,出現不同的酸湯做法。
北方回族在感冒有病時,還喜歡吃白面粥,回族俗稱“拌 湯”,即把面粉用冷水攪拌搓成面索索和小面疙瘩,然后下到滾 水中,吃時加點醋和鹽,再準備點青菜或咸菜即可。這種粥清淡 爽口,簡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