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扁豆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山扁豆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山扁豆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很多久遠的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山扁豆的記載,山扁豆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假牛甘、細杠木、水皂角、黃瓜香、雞毛箭
【來源】為豆科決明屬植物 含羞草決明 Cassia mimosoides L.,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收,洗凈曬干。
【原形態】一年生或多年生半灌木狀草本,高30~45厘米。莖細瘦,多分枝,被短柔毛。雙數羽狀復葉互生,長4~10厘米,葉柄基短;托葉2片,卵狀披針形;小葉25~60對,鐮狀條形,長約3~4(~8)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斜尖。夏季于葉液開花,單生或數朵排成短總狀花序;花梗纖細,長約5毫米;萼片5,披針形;花瓣5,黃色,略長于萼,約7毫米,除頂端1片為寬倒卵形外,余均為倒卵形;雄蕊10,5長5短,相間而生。莢果扁平微彎,稍似扁豆,因而得名,長2.5~6厘米,先端短斜尖,基部長楔形,有時被短柔毛;內有種子約20粒。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叢、田野、路旁以及林下等處。分布于福建、臺灣、廣西、廣東和云南等省區。
【栽培】喜溫暖或涼爽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砂質壤土、粘壤土均可栽培。種子繁殖,早春直播、點播或條播,覆土5~6分。稍鎮壓后澆水,如溫度15~18℃,10天左右出苗。苗出齊后應行間苗,并注意松土和除草。7~8月可施肥一次,主要施用氮肥和磷肥。
【化學成份】果實含大黃素等蒽醌類衍生物。
【藥理作用】全草有瀉下作用。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便。用于腎炎水腫,口渴,咳嗽痰多,習慣性便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3~6錢,水煎服,亦可代茶飲用。
【附方】毒蛇咬傷;(1)內服;山扁豆(全草)、瓜子金(全草)、金牛遠志(全草)卵葉娃兒滕根、無患子、烏桕根各5錢,六棱菊(全草)3錢,以上均干品,切碎,在1市斤米酒中浸20天。成人每次2湯匙,每隔1小時服1次,每日3~4次。兒童酌減。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救荒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山扁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