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菊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山白菊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山白菊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了解一下。
【別名】野白菊(《植物名實圖考》),小雪花、白升麻(《貴州民間藥物》),山馬蘭、三脈葉馬蘭、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月霜、八月白、白馬蘭(《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 山白菊 的 帶根全草 。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直立,基部光滑或被毛。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2.5~10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鈍,基部狹,邊緣有疏鋸齒,兩面均粗糙有毛,脈3條,明顯。頭狀花序頂生,排列成傘房狀;總苞半圓形,苞片2~3列,邊緣薄;舌狀花白色,管狀花黃色。瘦果扁平,冠毛豐富,銹色或暗白色。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路邊、水溝邊、曠野草叢中。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化學(xué)成份】含黃酮甙類、皂甙類,以及醣類、酯類、鞣質(zhì)、蛋白質(zhì)、氨基酸、葉綠素等。根部主要含皂甙類(主要為甾體皂甙),而無黃酮類;地上部分(莖、葉)主要含黃酮甙類,而無皂甙。皂甙類的祛痰作用較好,黃酮甙類的止咳作用較好,故一般以帶根全草入藥。
【性味】苦辛,涼。
【功能主治】疏風(fēng)清熱解毒,祛痰鎮(zhèn)咳。治風(fēng)熱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疔瘡腫毒,蛇咬,蜂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2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山白菊一兩。水煎服。
【臨床應(yīng)用】治療老年慢性氣管炎:每日用新鮮全草3兩(干2兩),水煎4小時,濃縮,過濾,分2次服;或用全草制成片劑,每天3次,每次5片(每日量相當(dāng)于生藥2兩);或制成沖劑,每天2次,每次25克。均以10天為一療程,連服2~3個療程。療效:按二個療程水煎劑治療581例分析,近期控制72例(占12.4%),顯效105例(占18.1%);按337例三個療程的分析,近期控制38例(占11.3%),顯效96例(占28.2%);片劑治療20例,近期控制9例,顯效7例;沖劑治療119例,近期控制7例(5.9%),顯效17例(14.3%)。其中以單純型較喘息型的效果明顯;消炎、平喘的效果不如止咳、祛痰。多數(shù)病人在服藥后1~5天內(nèi)開始見效,咳嗽減輕,痰量減少,痰色由黃轉(zhuǎn)白,呼吸舒暢,白細(xì)胞總數(shù)及中性白細(xì)胞轉(zhuǎn)為正常。副作用:一般在服藥后1~2天內(nèi),少數(shù)病人有頭昏、頭痛、惡心、嘔吐、胃部不適,或偶有咽干、煩躁、腹脹、腹瀉、便血、尿頻、蕁麻疹等反應(yīng),無需停藥,3~5天內(nèi)可自行消失。服藥期間對心、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均未見損害。此外,臨床上曾用本品與醉魚草,或與白果葉及蘭香草制成復(fù)方片劑,治療慢性氣管炎,但其療效與單味三脈葉馬蘭并無明顯差異。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以上就是對山白菊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山白菊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jìn)行。